俄罗斯不愿让中国一步,亲兄弟都要明算账,蒙古自己着急也没用

艳艳看趣事 2025-02-19 04:39:48

俄罗斯不愿在价格上让中国一步,导致中蒙俄天然气管道迟迟未能签约。

对此,蒙古方面有些坐不住了,该国总理奥云额尔登在访华期间对外表示,蒙方愿意与中俄两国继续开展三方谈判,推动这一管道项目的进程。

【蒙古总理奥云额尔登表示,蒙方愿意与中俄开展三方谈判,推动中蒙俄管道落地】

中蒙俄管道的主要建设目的,是加强俄罗斯对中国的管道天然气出口,蒙古国在这一项目中,主要扮演管道过境国的角色,而在过境相关问题上,中蒙俄之前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

三方至今都没有正式签署商业协议,主要是因为中俄在价格问题上没有谈妥,俄方希望能够提升价格,让中蒙俄管道彻底替代“北溪”管道,推进管道天然气出口格局的转变,中国则希望能够以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进口天然气。

蒙古现在没有选择置身事外,等待中俄的价格谈判结果,反而主动提出进行三方谈判,来推动协议的最终签署,明显是看出了,中蒙俄管道项目拖得越久,对蒙古就越为不利。

只不过,中国有句俗话说的好——“亲兄弟都得明算账”,更何况是中俄两个主权国家之间,要定下这么一个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合同总额有可能高达几千亿美元的大项目,各自的考量和利益博弈是极为复杂的,所以蒙古在这个问题上着急也没用。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也称中蒙俄管道,是俄方近年来重点推进的能源项目】

我们知道,蒙古目前面临着经济结构单一、国内贫富差距较大等内部问题,蒙古政府不仅需要更多资金来解决民生问题,还需要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蒙俄管道的建设与运营,可以同时满足蒙方这两个需求。

作为管道过境国,蒙古国每年可以按照天然气过境量,收取一笔过境费用,外界推测,以中蒙俄管道超过500亿立方米一年的设计输气量,蒙方每年能够拿到约10亿美元的过境费。而蒙古国政府目前的年财政收入只有五六十亿美元。这笔过境费称得上是蒙方不可能放弃的巨款。

除了数额可观的过境费,中蒙俄管道的建设与此后的管道运营,能够在蒙古国境内创造数千个工作岗位,带动蒙古国部分产业的发展,缓解蒙古国政府在就业等领域的压力。中蒙俄管道项目越早落地,蒙古国就能越早获得这些经济领域的现实好处。

【中蒙俄管道的主要气源地位于亚马尔半岛,过境蒙古其实是最佳选择】

而且,中蒙俄管道只是中俄管道天然气合作之中的一环,中俄在其他方向同样在推进管道建设。在外兴安岭方向上,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的“远东管道”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大部分准备工作,预计在年内就将开工建设。

在中亚方向,俄哈两国正在进行磋商,准备建设一条借道哈萨克斯坦,最终从霍尔果斯等口岸进入中国的新天然气管道。这条管道每年能够向中国输送350亿立方米的俄罗斯天然气。

如果这两条绕开蒙古的管道项目都能够顺利推进,俄方能够依照“照付不议”原则提前拿到大笔预付款,缓解自身的财政压力,普京政府在中蒙俄管道项目上,便也不会像之前一样急切。

【中俄可能绕开蒙古建设新天然气管道】

再加上中国本就依靠着四条能源进口通道,在与俄方的能源合作谈判之中稳坐钓鱼台,中蒙俄管道项目有可能被逐渐边缘化,项目磋商进程将会进一步放缓,甚至最终搁置。这无疑是蒙方所要极力避免的。

此外,蒙古国受到历史记忆影响,以保证自身独立自主为最终目的而长期施行的“第三邻国”战略,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面临着新的挑战。

特朗普未来有可能向蒙古施加压力,要求蒙方在稀土等领域进一步配合美国,帮助美方调整供应链体系以应对中国,甚至要求蒙方配合美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等行动。

但蒙古政府一直都清楚,蒙古可以依靠“第三邻国”战略,确保独立自主,但绝不能为了保持与域外国家的关系开罪中俄,维持与中俄的良好关系,才是蒙古国确保自身安全,维持经济发展的关键。

【美蒙两国近些年也在强化安全等领域合作】

举个简单的例子,蒙古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矿石等低附加值产品出口,而蒙古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无论和谁做生意,蒙古的产品都必须借道中俄进行运输,且受到运输成本限制,蒙古国产品最佳的出口市场仍是中俄两国。

如果在维持“第三邻国”战略的过程中出现失误,引起了中俄不满,蒙古经济便将遭遇重创。

蒙古政府需要通过推动中蒙俄管道的落地,及时向中俄展现其合作态度,强调蒙古的通道作用,确保自身在中蒙俄经济走廊中的地位,降低未来中俄在远东-东北合作开发等双边框架下加强合作,逐渐将蒙古排除在地区经济体系之外的可能性。

从这个角度上看,蒙方尝试推进中蒙俄管道的落地,本身就超越了能源合作的范畴,而是蒙方在平衡地缘政治与经济现实之中,作出的一次关键抉择,是一次向中俄释放合作诚意的外交行动。

未来,中蒙俄三方能否在利益博弈中寻得平衡点,不仅会决定中蒙俄管道这一能源动脉能否从蓝图变为现实,也将持续考验蒙古在复杂地缘棋局中的生存智慧。

0 阅读:373

艳艳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