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被原配纠缠18年,至死未成功离婚,去世后,原配出席葬礼

墨渡有熊心 2025-01-21 08:52:33

在中国近代名人的离婚纠纷案中,过程最具戏剧性,高潮迭起,声震海内外的,莫过于近代文史大家,外交官的蒋廷黻与原配妻子唐玉瑞的旷世拉锯战。

1 笔者当年读的还是牛皮纸包装的,现在都没得卖了,算是近代史入门读物

读近代史,大多人不会错过那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南开大学蒋廷黻著的《中国近代史》;谈中国外交史,新中国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历经艰难,而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拿回合法席位十年之久,这份“功劳”多少也要算在他头上——前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驻联合国代表”,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

2 蒋廷黻

虎胆少年

尽管长大后有这样那样的头衔,但长沙靖港一家五金店的16岁小少爷蒋廷黻,唯一发愁的事是,去美国的路费好像不太够。

蒋家是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孙辈众多,蒋廷黻的二叔是当家人,他很有远见,他看出蒋廷黻是个读书种子,就把他送到长沙市内的一家长老会开办的“益智学堂”读书。

当时清政府已经废除了科举,西学成为明眼人追求成功的制胜法宝。

3 当时在长沙的美国传教士

蒋家在长沙靖港镇上开五金铺子,还有一家锻铁厂,不过最赚钱的生意,还是烟土。

蒋廷黻跟着老师林格尔夫妇学了五年,既学英文和数学,也学中文和历史,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林格尔夫妇一下子慌了神,当即要关闭学校回美国去。

16岁的蒋廷黻不知道哪里灵机一动,问道:“我能跟着您到美国念书吗?”

林格尔太太没说可不可以,而是问:“你的家里人会同意吗?他们能供给你所需的费用吗?”

4 武昌起义

隔了几天,蒋廷黻从二堂兄那筹来190银元(约合120美元),便随林格尔夫人来到上海,可一到了上海,林格尔夫人又改变主意,觉得革命已经完成,不必再担心了,可少年蒋廷黻极有主意,他觉得既然自己已经走出了留学之路,就不该再回头,干脆走下去吧。

林格尔夫人无法,又管长老会医院的医生借了80美金给他作路费,请一位基督教青年会的秘书照顾这个小孩子。

求学生涯

可以想见,16岁的蒋廷黻具有惊人的眼光和胆量,他看得出来自长老会的林格尔夫妇支持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也相信美国人一定有靠谱的轮船和交通方式,最重要的是,他几乎毫不迟疑地相信,自己具有在异国他乡独自生存的能力。

他先是在派克学堂半工半读,很快,他那位神奇的二叔为他申请到了湖南省的官费(类似奖学金)——每个月80美金,跟当时一个清华大学学生的官费一样多。

1914年秋天,他成功升学到俄亥俄州的欧柏林学院,欧柏林学院远没有他后来读的哥伦比亚大学有名,但也是美国顶尖的小型人文学院。在这所学校,他开始接触完整的美式大学教育,与家庭进行了彻底的话语权争夺(坚定拒绝了他四岁时被定下的婚约),同时受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鼓动,他十分想要和别的同学一样去欧洲战场服务。

5 欧柏林学院,现在仍然是美国最好的文理学院之一

用他自己在传记里的话说,那时候他对战争的想象不但主要是在满足他自己的虚荣心,而且把国事看得太简单,太狭窄了。

在1919年夏天进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所读书之前,他有了一次为法国的军工厂服务的机会,每个军工厂大概有几百位从山东去的中国劳工,而蒋廷黻的工作就是给他们找找乐子,比如放电影,写家信,汇款回家。

在法国的一年正好赶上巴黎和会,他震惊于山东省的控制权被移交给日本而非中国,那些每天宣传自由民主的政客们竟然权当做是正常的。

他意识到,他想要真切地去影响,改变这个社会,甚至于成为中国政坛的领袖。

在哥伦比亚大学,他本来学的是新闻,很快发现现实中的新闻记者没有时间去拨开表象看内在,于是转投政治,可他又觉得课堂上教的政治与现实毫无瓜葛,最终他觉得:历史是唯一能了解实际政治的学科。

6 哥伦比亚大学 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本文男女主角的母校

在哥伦比亚大学,蒋廷黻一直是个活跃的学生,政治活动,学生俱乐部,抑或是轰轰烈烈的恋爱,都在他年轻的生命里占据了不少位置。

语焉不详的21年婚姻

由于蒋廷黻在书写自己的回忆录时与前妻关系交恶,没留下关于前妻的只言片语,我们只能从旁人的笔记中获得关于唐玉瑞的故事。

7 右一唐玉瑞,左一蒋廷黻,此时夫妇即将启程前往莫斯科

唐玉瑞是苏州人,家里至少有一位姐姐,中学念的是上海著名的贵族女校,中西女塾,想来家境是很不错的。

她与杨步伟(赵元任妻子)是中学同学,杨步伟曾在自传中讲到,唐玉瑞性情温和,从不骄傲,三十年未改(可见她与唐玉瑞后来也有交往)。

8 中西女塾旧校舍,此校是卫理公会创办的一所新式女校,人才辈出,最出名的莫过于宋氏三姐妹,不过据杨步伟说学校逼人入教,搞得她退学半年

唐玉瑞从中西女塾毕业后考取了南京金陵女大,学习成绩优异,1914年通过清华大学在上海女青年会的招考,成为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女留学生。

据当时考取同场考试的陈衡哲(中国现代第一位女教授)讲,当时考试极难,要考十门,“国文,英语,法语或者德语,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每一科里面又要细分“历史分为本国历史,外国历史,上古,中古,近世通史”,而且大多数科目要求用英文作答。

不过由于出国前乘电车摔伤,唐玉瑞于1918年才登上前往美国的邮轮,因外语好,她没有上预科学校,直接上了史密斯学院,史密斯学院是著名的七姐妹女子学院联盟之一,是美国顶级女子私立学院。

9 史密斯学院

虽然不知唐玉瑞在校情况,但她用两年时间便修满学士学位所需分数,获得社会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于1923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

也是这一年,蒋廷黻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获张伯苓青眼,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

这一对才子佳人,神仙眷侣在归国的邮轮上请船长证婚,开始了他们延续二十余年的婚姻生活。

想来他们的婚姻一定曾经是幸福的,否则不能生育四个孩子,曾经蒋廷黻的爱情也为唐玉瑞绽放过,在蒋廷黻好友浦薛凤的回忆录里,也写过蒋廷黻爱好跑马,而唐玉瑞坐在一侧,轻盈含笑的样子。

婚变

蒋廷黻自诩是一个把爱情放在第一位的人。金钱诚可贵,事业价更高,若为爱情故,两者皆可抛。关键,他还有一个曹操式的毛病——喜欢人妻。

10 做“驻美大使“的蒋廷黻

古人云,朋友之妻不可欺。

可不要说是朋友之妻,就是同事之妻,学生之妻,下属之妻,蒋廷黻的相思病犯起来,简直视天地为无物。

根据江勇振对蒋廷黻1944年日记的研究,在他真正的第二位妻子Hilda沈恩钦出场之前,他已经对好几位有夫之妇犯过了相思病,包括有名的反法西斯女斗士凯瑟琳·萨尔特,或者1933年曾在清华历史系读书的杨绍震之妻许亚芬,蒋廷黻不无动情地写:

“害相思病;极端渴盼Y.(许亚芬)的陪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觉。”

“上个星期在华盛顿的一切历历在目,如果亚芬和我能够成家多好!”

“真希望我能够每天和她在一起,即使只有半小时也很好。”

然而1945年3月之后,Hilda沈恩钦如天使般出现在蒋廷黻生活中,蒋对许无时无刻的思念,不知道为什么,就消失了。

11蒋廷黻与沈恩钦

沈恩钦是蒋廷黻下属沈惟泰的妻子,沈惟泰不但是蒋的下属还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政治学博士,也就是说既有同窗之谊,也有上下级的关系。

这个阶段,蒋廷黻与妻子唐玉瑞正分居两国,蒋廷黻来美国属于公干,而四个孩子中,大女儿在南京读大学,二女儿在北平读清华,长子在海军服役,幼子体弱又有哮喘,离不开母亲的保护。

那个年代,战乱拆散了许多家庭和夫妻,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们似乎总有选择从中国来到美国,而蒋廷黻与唐玉瑞总是分居的。

唐玉瑞在南开期间还在中学教数学和钢琴,但由于当时四个孩子的生活压力,且蒋廷黻转到清华任教,唐玉瑞不得已之下放弃工作成为家庭主妇。

但是作为一个从小心性坚定,连断了腿都不能阻止她留学的人,唐玉瑞对于婚姻有自己的看法,她从来都不打算放弃作为妻子这一角色,因为她已经为这种生活贡献了二十年,总不能因为你蒋廷黻的心变了,她唐玉瑞就要心甘情愿地退居让贤吧?

12 蒋廷黻,沈恩钦与长子一家

何况此贤非彼贤。

唐玉瑞断然拒绝蒋廷黻的离婚请求,并带着孩子乘船前往印度,等待坐船前往美国(当时票很难买,只有这种方法)。

蒋廷黻在没有离婚时,便已经带着沈恩钦招摇过市。报纸上登载着沈恩钦和蒋廷黻的大头照,大写的“驻美公使夫妇”除了招致唐玉瑞的抗议,还惹来沈惟泰的厌恶与周围人的闲言碎语。

蒋廷黻在信中要求唐玉瑞做一件“有人情,开明,非凡”的事情,也就是离婚,而唐玉瑞指出这种婚变会毁掉蒋廷黻的前途。

15 因为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十年之久,蒋廷黻颇得老蒋欣赏,不过,在党派斗争中,蒋廷黻几乎没什么助力

唐玉瑞说的不是没有道理,当时的报纸沸沸扬扬,都说蒋廷黻在桥牌局中勾引了下属的妻子,甚至拿外调和夺妻作为交换,甚至连蒋廷黻的侄子都登报痛斥。

蒋廷黻请身边周围人劝导唐玉瑞同意离婚,甚至包括胡适都被说动,去参与这档子家事,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一个是唐玉瑞的对手。

13 唐玉瑞给胡适的回信

就在这个时候,蒋廷黻发现了一个似乎不需要伴侣同意就可以离婚的做法,1948年,蒋廷黻通过墨西哥法庭单方面离婚,并与已经离异的沈恩钦结婚;唐玉瑞很快提起诉讼,却因蒋廷黻身为外交官具有豁免权不被受理。

好一个阴招。

但如果这样唐玉瑞就收手,实在是太轻看她了,她登报驳斥蒋廷黻的离婚令,宣布本人与蒋廷黻的婚姻依然存在,并直指其重婚行为藐视本国法律。

唐玉瑞看蒋廷黻装死没动静,干脆把状告到了联合国,先是通过顾维钧的原配夫人去接近罗斯福夫人,希望罗斯福夫人主持的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可以帮她主持公道。在其后的十几年里,唐玉瑞坚持地现身蒋廷黻要赶赴的每一个会场,只要蒋廷黻在美国一天,她就决不服输。

14 蒋廷黻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损伤无数的战争,直到1965年蒋廷黻死于癌症,唐玉瑞依然在两个女儿的搀扶之下来到灵堂,作为妻子站到最后一刻。

民国被迫下堂的“糟糠之妻“数不胜数,但唐玉瑞显然既不是张幼仪也不是江冬秀,她从不打算放弃属于自己的权利,金钱和爱,就算蒋廷黻无数次和她大吵,说她不懂得爱,说她没有自尊,都无济于事。

这一对怨侣,是多么勇敢,又多么悲哀啊。

参考文献:

[1]王晓慧.1914年清华学校首批留美专科女生考略[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4(03):1-9.DOI:10.16095/j.cnki.cn32-1833/c.2018.03.001.

[2]江勇振.《蒋廷黻:从史学家到联合国席次保卫战的外交官》,聯經出版公司.2021.02.04

[3]杨步伟.《一个女人的自传》,岳麓书社,1987.8



1 阅读:598
评论列表
  • 2025-02-13 11:31

    刚烈的女人,厉害[鼓掌]

  • 2025-03-23 17:19

    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