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三号人物”刘亚楼,建国后仅被授予上将军衔,背后原因如何

甲子开卷 2024-12-04 16:58:03

前言

“他当年在四野战队,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怎么不如他的如今都比他军衔还高了”

开国上将刘亚楼,曾经四野战队有名的“三号人物”,明明可以有更好的发展,建国后的地位却还不如从前的下属,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和别人比又差在哪了?

四野战队

解放战争时期,军队中出现一支实力雄厚,所向披靡的战队,那就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它的组成部分是由八路军,新四军和东北抗日联军三大军队。当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而蒋介石却又一次搞起分裂,并在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对我国东北展开了攻占计划,试图攻破东北一路向南占领全中国。

面对敌人的挑衅,为了维护国家和平统一,中央决定将原有的八路军改编为解放军,由原来驻守东北的士兵们和其他部队结合,组成一个新的战队,共同抵抗敌人的进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官由代号“101”的林彪担任。

解放战争的那几年,这支部队在东北进行了艰苦卓绝,一次又一次的战斗将国民党打得措手不及,战士们用血肉保卫了东北,保卫了全中国。

建国后的授衔大会上,一共出现了一千六百多名有军衔的将军,这其中光是四野原部队的就有五百一十九人,占了总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些人当中,不仅有元帅,还有大将,上将,中将等,这庞大的数量和地位十足的军衔,足可见四野军的实力。

而说到军衔评定,四野军中的一把手和二把手,分别是罗荣桓和林彪,他们两人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而作为三把手的刘亚楼,却仅仅被授予上将军衔,要知道其他野战军的三把手,如陈赓,谭政等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其他没有参与军衔评定的人,在党内的地位同样很高,为何刘亚楼成为了例外,只授予上将,他和别人比,又有哪里做的不好呢?

铁血青年闹革命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他的老家在福建省武平县,父母亲都是农民,说是农民,实际上却一亩田地都没有,全靠在地主家租赁才勉强有粮食吃,母亲的身体本就不好,生下他的第二天就去世了。

妻子去世,靠刘父一个人根本就养活不了孩子,于是将刘亚楼过继给了同村人,养父家境稍好一点,不仅将他养大还送他上学,刘亚楼不负众望,从小就学习成绩优异,上中学时已经离开山村来到长汀省立中学就读。

那时已经是1926年,国内革命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刘亚楼来到省里后才发现,这里的学生思想进步,他们的世界里不只有学习,还有拯救国家的宏远理想。

刘亚楼也被这种思想所影响,经常和同学们组织游行活动,结果却被强硬的政府官兵给抓进了监狱,甚至威胁学校将他们这些进步学生全部开除处理,刘亚楼就这样辍学回到了老家,在村里做起了小学老师。

本以为革命活动就这样失去了组织,但没想到小学校长同样是革命人士,在他的影响下,刘亚楼重新从事革命活动,还组织村里的青年成立了一个“铁血团”,还号召农民同志们成立了农民协会。

1929年八月,刘亚楼的表现被当地的共产党员看到,在他们的介绍下,他正式加入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自己革命的一生。

南征北战的一生

加入共产党以后,刘亚楼正式开始了革命的一生,从1929年9月加入工农红军开始,他一步步从普通士兵做起,因着自己胆大心细,各项任务都完成的很出色,很快就从一个大头兵升职为排长。

从加入军队到长征,刘亚楼参加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等多个重要战争,红军顺利会师后他在抗日军政大学认真学习,此时的刘亚楼已经是师级干部,等到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他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不仅是抗日大学的教育委员,还协助林彪,刘伯承等人,在抗日的战场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抗日士兵。

再后来,组织上看中了刘亚楼的知识储备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决定派到他苏联留学,1939年,带着组织的期盼,刘亚楼坐上了前往苏联的火车,这一走就是六年。

在苏联的这几年,刘亚楼再一次展现自己的学习天赋,不仅克服了语言障碍,以优异的学习成绩从军事学院毕业,在苏联红军中实习的时候,还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授予了苏联少校军衔。

1945年,刘亚楼终于通过了各种考核,回到我国东北参与到抗日战场上,和日军展开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被指派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靠着这些年在战场和苏联学来的知识,刘亚楼加强了部队的基本建设,还举办了参谋训练队,培养和提高了参谋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东北三季攻势作战提供了有效帮助和人才输送。

四野战队组建之后,刘亚楼继续担任参谋长的职位,成为了林彪极为重视的部下,平津战役中,他作为天津前线总指挥,战前他就做好了各种准备,从多方收集敌人的情报,分析敌情,提出了最有利的作战方针,为解放北平做了不小的努力。

建国后的刘亚楼也没闲着,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他担任了空军司令员,组建了空军部队,还在我国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好几所空军培训学校,轰炸学校等,为我国空军力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空军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国防力量。

虽然他不是早期参加革命的中央干部,但为国家和革命做出的贡献,同样是不可磨灭的。

授衔背后的原因

而从他的地位和贡献来讲,未能评上大将也是有原因的。

刘亚楼参加革命的时间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时候,这也说明整个大革命时期他都没有参与,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他一直都在苏联进行学习,真正参加战争的时候就只有长征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

但授衔大会的规矩大家都知道,要想评元帅或大将,必须满足参加过早期重要战争,参加过重要根据地的建立,以及领导过重大战役等条件才行,刘亚楼虽然为我国培养了国防力量,也参与过不少的战争,但这些条件他并没有全部满足,因此从他的战争生涯来说,还够不上谈“大将”。

不过虽然刘亚楼的军衔地位不是很高,但中央对他还是很重视的,从建国后的第一任空军司令到69年的国防部副部长,再到后来的中央军委委员,他的党内地位一直都是大家所认可的。

1965年,刘亚楼在上海病逝,享年55岁,至此和革命和人民说了再见。

总结

“英雄不问出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军衔的评定并不能代表什么,如刘亚楼这样的革命先辈还有很多,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评价他们,而是要铭记他们,享受当下的同时不忘历史,不忘先辈们的贡献和牺牲!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