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评定军衔时,毛主席说陶铸可授上将,陶铸:我就不参与了吧

甲子开卷 2024-12-27 17:33:32

1955年,陶铸突然接到了毛主席打来的电话:“这件事情你一定要保密!”

“好的主席,我不会向其他人提起的!”

在这通电话中,毛主席究竟说了什么,无人知道,但在多年之后,人们似乎有了答案。

那么当时毛主席和陶铸的约定究竟是什么呢?

当兵不仅能救家也能救国

陶铸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村庄,原本家庭虽然不富裕,但也还算是幸福,父亲注重教育,送他去私塾念书。

而陶铸也非常的聪明,每次的作业都完成的非常好,考试也总是名列前茅,老师也很喜欢他。

然而这种幸福的生活只维持到了他10岁那年,他的父亲在出门的时候,遭遇到军阀混战,不幸成为了枪下亡魂。

家中的顶梁骤然倒塌,陶铸只能被迫成长,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此他只能辍学打工,然而他年纪小,靠着做苦力挣到的钱,也就仅仅够吃饭而已。

1924年,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大革命的潮流席卷全国,黄埔军校也在此基础上建立。

陶铸也被这种潮流所感染,想要加入其中,所以在1925年,他来到了广州,想要考取黄埔军校。只可惜辍学多年他,一朝拿起课本,成绩必然是不理想的。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尽快补齐短板,第二年再次报考了黄埔军校,成为了五期生。

学校内的共产党员都在大力的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陶铸深受影响,在1926年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开始了为中国革命的奋斗。

只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老蒋开始了对共产党的抓捕,我党为了反击,爆发了南昌起义,陶铸也在其中。

之后陶铸又参加了广州起义,可是随着起义的失败,陶铸回到了湖南祁阳,开始秘密从事兵运工作。

1933年,组织派陶铸前往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然而就是在这一过程中,他却因为叛徒的出卖被国民政府逮捕,并被判处了无期徒刑。

在监狱的日子里,陶铸一直在遭受非人的待遇,可是他从未屈服,一直在与国民党做斗争。

在监狱里的日子,陶铸还与邓中夏结识,他是我党的早期领导人之一,只是1933年9月,邓中夏走向刑场,英勇就义,而陶铸目睹了这一切。

邓中夏的牺牲,让陶铸更坚定了革命的道路。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陶铸才终于被组织营救出来。

我想和你做真夫妻

战争年代,为了获取更多的情报和有利信息,我党总会进行一些卧底行动,不过当卧底肯定不可能大喇喇的出面,必须要伪造一个身份。

假扮夫妻是最好用的招数,而陶铸就曾接到过这个任务,和他假扮夫妻的人就是曾志,后来这俩人还假戏真做,成为了真夫妻。

不过二人的第一次见面,其实并不是特别和谐的,曾志对陶铸的初印象也并不好。

那是1930年10月的一天,陶铸到罗明屋子里找他,此时屋子里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那就是曾志。

在罗明的介绍下,二人相互打了一声招呼,然后陶铸就开始和罗明交谈了。

可是在罗明说话的过程中,陶铸的眼睛总是看着窗外,好像并不在意罗明究竟说了些什么。

看到陶铸这个样子,罗明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尊重,顿时有些生气,就说了一句:“你态度好点不行吗?”

陶铸被吼一声以后,也不甘示弱的回怼到:“难道让我跪着听你讲话吗?”这句话让罗明气了半天。

而在旁边目睹了这一切的曾志,对于陶铸的印象分大大降低,因为她从心底里觉得,陶铸就是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

可是几天之后,陶铸的另一个举动,却让曾志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就在和罗明吵架这件事过去没多久,曾志和军委书王海萍见面了,然后就突然谈起了这件事情。

可是王海萍接下来分享的一件事,让曾志觉得,和自己之前见到的陶铸,似乎就是两个人一样。

王海萍和陶铸的关系很好,经常会在一起待着,有一次王海萍需要去其他地方执行任务,但是他的妻子因为有病在身,无法同行,甚至还需要人的照顾。

一边是工作,一边是妻子,王海萍自然还是要遵循组织的安排。于是他就把妻子托付给陶铸照顾。

等到王海萍回来之后,妻子的身体就已经好了大半了。曾志听后,又觉得陶铸是个热心肠的人。

不过无论陶铸是什么样的人,都还得曾志自己接触。组织安排他俩扮作假夫妻,经过长时间的接触和相处,曾志对陶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陶铸对于曾志这个看上去大大咧咧,但是做事细心的女子,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所以时间一长,二人都不愿意再做假夫妻,而是选择成为真夫妻,真的在一起。

这件事还是要保密的

陶铸多年为了革命贡献了很多,新中国成立后,也被任命为华南军区的政委,然而让人疑惑的是,陶铸在1955年大授衔上,竟然没有获得任何的军衔,而这皆源于毛主席的一通电话。

1955年,军衔制度诞生,接下来就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评定军衔的工作中。

而毛主席的贡献非常的大,给他评定的是大元帅军衔,但在大元帅的衣服做好以后,毛主席却觉得,穿着这个衣服不方便下基层,跟百姓聊天的时候他们会不自在。

后来毛主席又说,在地方工作的最好不要评军衔,但是这个想法也要征求其他人的同意。

在毛主席提出这一想法后,周总理、邓公都纷纷表示放弃军衔,邓子恢、张鼎丞等人也表示不要军衔了。

所以接下来的时候,在地方工作的人,都接到了电话,询问对不评军衔这一事情的看法,中央完全尊重个人意愿。

陶铸也接到这个电话:“主席您有什么指示?”

“现在中央决定为一些开国将领授衔,但是考虑到名额有限,优秀的将领也很多,所以我们考虑是地方工作的将领就不评定军衔了,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按照陶铸的履历和贡献,其实授个上将是完全没问题的,但是陶铸本身就不在意这些东西,他只是觉得能给国家做贡献就行了,因此也决定不参与评衔。

正因如此,在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并没有陶铸的身影,但是他做的贡献不会有人忘记。

结语

陶铸将那些功名都放在了身后,他并不在意自己职位的高低,只在乎自己能为党和人民做的贡献有多大。

正因如此,在征求他评衔的意见时,他也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放弃,是一心为国为民的好同志。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