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隔壁宿舍的状元们忙着考部委、拿硅谷绿卡时,这个福建小城走出来的清华学霸。
放着马云递来的十八罗汉席位不坐,躲进地下室凌晨三点改BUG。
王健林开着奔驰来谈收购,他梗着脖子非要继续做那个“九死一生”的创业项目。

那年头清华毕业生要么在纳斯达克敲钟,要么在CBD当金领,只有他像中了邪似的,非跟蹬三轮卖光碟的草根老板抢地盘。
十几年后再看,当年笑他清北文凭当废纸的人,如今正挤破头想给他送外卖。

1997年,福建龙岩一中的理科状元王兴踏进清华电子系大门时。
没人想到这个戴眼镜的做题家会在十几年后改写中国互联网版图。
清华电子系号称“天才绞肉机”,全国掐尖录取率不到0.05%,但王兴的野心早就不在实验室里。

别人挤破头考托福去硅谷当工程师,他却在宿舍通宵翻着《硅谷之火》,盘算着怎么把美国互联网模式搬回中国。
2003年,王兴中断美国博士学业回国创业,带着清华计算机系的兄弟王慧文,在北京华清嘉园租了间民房开干。

他们捣鼓的第一个项目叫“多多友”,学的是美国社交网站Friendster,结果连服务器租金都赚不回来。
但王兴硬是从失败里咂摸出关键门道:中国网民不缺技术,缺的是能黏住人的真实社交场景。

第二年推出的校内网(后改名人人网)直接复制Facebook模式,三个月用户破百万,却在资金链断裂时被迫200万美元贱卖给陈一舟。
这堂课让王兴明白,光有产品嗅觉不够,还得学会在资本游戏里“虎口夺食”。

2007年,王兴带着团队搞出饭否网,比新浪微博早两年玩起了全民发状态,结果栽在监管雷区里。
这次他倒是看开了,做互联网就像冲浪,浪头来了你得站上去,浪退了也得知道怎么保命。
正是这些踩坑踩出来的真本事,让他在2010年嗅到了更猛的浪潮——团购。

当美国Groupon火爆的消息传回国内,五千多家团购网站一夜之间冒出来。
别人忙着打广告抢用户,王兴却闷声憋大招:美团上线第一天就搞出过期退款功能,把同行卷到没脾气。

在二三线城市疯狂撒钱时,他偏要死磕北上广深的白领市场。
烧钱烧得最狠的时候,他反而把钱袋子捂得死死的,账上永远留着够活18个月的现金流。
靠着这手经典的组合拳,美团硬是从千团大战的尸山血海里杀出来。

2012年销售额冲到55.5亿,把拉手网、窝窝团这些曾经的明星企业全给熬死了。
商业帝国的诱惑与铁腕拒绝互联网江湖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初创公司熬到B轮融资,总要面对巨头递来的卖身契。
2011年前后,美团刚在千团大战中冒头,杭州和北京的两座商业地标里先后伸出橄榄枝。
阿里开出过亿美金收购价码,万达甚至备好了集团战略副总裁的聘书。

换成别的创业者,怕是早就签了协议喝庆功酒。
但王兴的回复让圈内人直呼看不懂,钱我自己能赚,但方向盘必须握在手里。
当时行业里流行一句话,创业公司的归宿不是上市就是被收购。
拉手网拿着高盛的钱疯狂扩张,糯米网直接抱上百度大腿,就连大众点评也接了腾讯的投资。

可王兴偏要带着美团走最难的那条路:别人拿融资砸广告抢市场,他带着地推团队在写字楼里扫街,把每个商家的抽成比例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竞争对手忙着和巨头联姻时,他在后台重构着实时数据大屏,连哪个城市的外卖骑手电动车充电频率更高都要做成分析模型。

这种精细化到毛细血管的运营打法,起初被外界嘲笑太书生气。
某位投资人曾在饭局上调侃,清华学霸做生意就像做实验,烧杯量筒摆得整整齐齐,哪像草根老板们抡起斧头就砍。

可当千团大战打到下半场,那些靠烧钱续命的企业集体扑街时,人们才发现王兴的“轴”另有玄机。
美团账上永远留着足够熬过寒冬的现金流,供应链系统能实时监测全国2800个县市的库存波动,就连地推人员的绩效考核表都藏着动态调整算法。
回头看王兴的拒绝清单,最狠的不是放弃真金白银,而是敢在刀尖上舔蜜的赌局智慧。

2015年美团启动外卖业务时,有高层提议绑定某家支付巨头做流量嫁接。
他直接在战略会上拍板,自己搭支付系统,哪怕前期慢三拍。
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这份虎狼环伺下的冷清醒,让美团在O2O战场上始终握着自己的底牌。

当其他依赖巨头输血的企业逐渐丧失话语权时,这个没有幕后大佬撑腰的硬骨头,反倒长成了市值万亿的超级平台。
最绝的是王兴给团队定下的三不原则:不站队、不设限、不设KPI上限。

这种带着理工男执拗的生存哲学,后来被浓缩成美团内部流传的金句,跟着海浪跑的人迟早溺毙,我们要做造浪的人。
就连当初笑他不懂变通的投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互联网圈集体焦虑站队求生的年代。
这个福建人愣是用Excel表格和代码逻辑,劈开了一条谁都不敢想的第三条路。

当互联网老炮们还在争论BAT格局时,美团市值哐当一声撞进万亿俱乐部大门。
这个比腾讯晚出生12年、比阿里年轻15岁的后来者,硬是把生活服务生意做成了比电商还肥的蛋糕。

最新财报显示,每天有3亿人打开美团APP找吃的,这个数字比中国网民总数三分之一还多。
王兴的个人身价跟着公司曲线往上蹿,常年挂在富豪榜前十晃悠。
但最让他得意的恐怕不是银行账户位数,而是藏在美团后台的那些数据。
全国2800个县级以上行政区,98%的角落都能点到外卖骑手的小黄衫。

早些年圈内人看美团,总觉得就是个送外卖的。
可王兴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外卖只是钩子,钓上来的是整个本地生活服务的大鱼。
2013年切入酒店预订时,携程已经稳坐行业老大十几年。
结果美团愣是从情侣钟点房这个细分需求撕开口子,现在每三间夜间房就有一间从美团系平台下单。

生鲜赛道更绝,当阿里京东还在折腾冷链物流,美团直接让外卖骑手兼职送菜。
把超市货架搬进手机APP,北京国贸白领下班前点份三文鱼,可能比同城快递还先到家。
最让对手冒冷汗的是美团的无边界扩张逻辑。

别人做酒旅就专心抢携程地盘,王兴偏要同时开七八条战线。
共享单车塞进地铁口,充电宝铺到火锅店,连KTV团购券都做成动态定价。
这种看起来不务正业的打法,其实藏着精密的数据协同。
外卖用户周末可能想看场电影,酒店住客八成需要景区门票,这些消费动线都被美团的算法串成了生态链。

现在掏出手机,从早上买菜到晚上看电影,所有消费环节都可能被美团承包。
这种恐怖的渗透率,让当年质疑王兴“什么都做不精”的人彻底闭了嘴。

看看现在互联网三巨头的势力范围:腾讯握着社交游戏,阿里盘踞电商支付,而美团的地盘更接地气——3公里内的吃喝玩乐,才是离钱最近的战场。
创业江湖的独行法则互联网圈流行抱团取暖的年代,王兴偏要当那个“不带火柴的人”。
巨头们忙着画地盘分蛋糕时,他带着美团在战场边缘刨出条新路。
不挤阿里的电商宴席,不蹭腾讯的社交派对,就盯着街边小店的收银机和写字楼里的外卖箱死磕。

这种别人抢风口,他挖护城河的玩法,刚开始被笑不懂变通,结果护城河挖着挖着就成了长江天堑。
结语真正的巨头,永远在开辟自己的战场。
王兴从不挤进别人的牌局当玩家,而是直接把餐桌改造成赌桌,让后来者只能照着美团画的赛道跑。

与其在红海里抢救生圈,不如把力气花在造艘自己的船。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王兴
新浪财经——王兴,中国互联网最小清新的男人!
猎云网——王兴押注连续创造者
界面新闻——美团简史:八年与八个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