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美国军方在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进行了一次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试射。这枚服役了50多年的“老古董”,又一次成了国际舆论的焦点。美国军方声称,这次试射是“例行性测试”,旨在验证核威慑的可靠性和战备状态,并非针对特定国际局势。但这种说法,似乎掩盖了更深层次的战略焦虑。

“老古董”的威慑力:是实力还是无奈?
“民兵3”是美国唯一现役的陆基洲际导弹,也是美国“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大射程可达12,500公里,能够覆盖全球大部分战略目标。尽管如此,这款导弹已经服役超过50年,推进剂老化、电子元件过时等问题频发。2021年5月,一次试射甚至因地面系统故障被迫中止,暴露了美军陆基核力量现代化的滞后。

相比之下,俄罗斯新列装的“萨尔马特”导弹已经让美军的核威慑能力面临代际差距。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不得不在“换新”和“维护”之间徘徊:一方面,计划用LGM-35A“哨兵”导弹逐步替换“民兵3”,但成本飙升至1400亿美元,让国会难以接受;另一方面,只能通过定期测试和现代化改造来延长“民兵3”的服役期限。这种无奈之举,更像是在用“老古董”撑场面。

试射的真正意图:威慑还是警告?
那么,这次试射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从时机上看,俄乌冲突三周年临近(2月24日),美俄代表团刚刚在沙特结束对话。在这种背景下,试射更像是美国的一种“武力秀”——向包括敌对国家甚至盟友在内的各方传达一种警告:不论美国做出什么决定,其他国家都必须“听从”。这种威慑行为,看似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实则可能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

---
中国的态度:和平与稳定的基石
美国的这种威慑行为,看似是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实则可能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中国一直倡导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国际争端,反对任何形式的军事冒险和威慑行为。近年来,中国海军也在不断加强自身战略威慑能力,比如发展新型战略核潜艇和导弹技术。这种发展并非为了与美国“比拼”,而是为了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世界和平。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来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种态度,不仅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也为全球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结语
美军试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表面上是“例行测试”,实则是其战略焦虑的一种体现。面对国际局势的复杂变化,美国试图通过这种“老古董”的威慑力来维持其霸权地位。然而,这种行为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引发新的不稳定因素。相比之下,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通过加强自身防御能力来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这种态度,才是全球和平的真正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