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原创作者:吴静
天冷了,降温了,下雪了。
先是大兴安岭,蒙古草原,北疆,继之是京城,石家庄,新乡,郑州市,洛阳,不到两三天时间,北风那个吹,大雪挥师南下,大别山,鄂豫皖,信阳市,商城,光山……
有人惊问:咋啦咋啦,郑州与湖州一样气温,不一样雪情。湖州无雪,郑州飞雪。有人惊喜:大别山,下雪啦,雪落万山,大地一片银白。
我望着窗外漫天飞雪,心里萌发出少有的舒服与欣喜。
今冬大雪当棉被,明年小麦丰收哎。“大雪压青松,松高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一剪寒梅,傲雪凌风。“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今冬若无雪,少了多少情趣。
也许是独享不如众享,独乐不如众乐。我想起了朋友,想起了朋友圈。翻看朋友圈发的图片,有堆雪人的,有堆一排雪人的,有一个大雪人带一群小雪人的,此时此刻,大人也变得纯真可爱,童心未泯啊!有踏雪寻梅的,有踏雪寻竹的,有踏雪寻松的,风一程,雪一程,山一程,水一程,一路风景一路喜不自禁。
刚翻完朋友圈发的图片,又想起了诗人与作家。他们才是玩雪玩冬天的高手啊!“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多过瘾啊!大冷天,几位朋友围炉夜话,你一杯,我一杯,微酣小醉,其意融融,其身暖暖。“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风雪交加的路上,遇上一个驻足温暖的人家,灯火前与主人聊聊天,找个床休息休息,旅途的劳累也渐渐消失了,希望之灯也变得温暖而明亮了。
“昔吾往矣,扬柳依依;今吾来兮,淫雨霏霏。”时光留不住啊!古之诗人多又多,风雪诗人堪称妙。
今之诗人也不少,风雪吟诗不在庙。在哪呢,在纸上在案上在窗前在网上。网上流行一首大雪歌:眼前大雪一幅画,也想吟诗赠天下。奈何自己没文化,只好长长叹一声,卧槽!雪好大。不论其诗好不好,但有一点是好的,其诗真性情;还有一点是好的,对诗词是尊敬的。要说好的话,还可以找一点儿,那就是网语雪词通达体。怎么理解呢,你可以把“雪”字去掉,换成“雨”字,不妨又是一首诗词。你也可以把“雪”字去掉,换成一个“浪”字,海“浪”的“浪”,不妨又是一首诗词。对于尊敬诗词,想写诗词的人来说,这,可以作为一种训练方法。
今天,写诗写词不单单是网络空间里有诗者手迹,非网络空间也照样有诗者手迹。书里笔记本里书法里报刋杂志里常有诗者留其名,笔下留其诗。
刚才,青山石墨千秋画(微信名)看了作家胡金宏(微信名)的诗,题目是《下雪了》,认为是一首为雪而吟的舒心之作。该诗有雪飞雪舞,雪行雪落,有动景有静景,充分表达了大雪给人带来的洁、静、美之审美品味。
我看过一个城市的雪,也看过几个城市的雪,也看过一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相联系的乡村的雪。而2023年12月中旬,我的眼界又大开,我看到了中原数个城市的雪,还有东北、华北和西北的雪,在广袤无垠的大地上,地白色风寒,雪花大如蝶。山河回归至简,有谁知道暖冬渐渐远去,自然之冬渐渐回归身边。
为了消去“暖冬”,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出力流汗,他们是新时代发展的践行者奉献者。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再生能源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等已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这来源于越来越多的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诗人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我们在赞美春天时,不应忘记赞美2023年的冬天,赞美2023年的雪。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商城县总工会四级调研员、 老干部党支部书记)
2023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