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吴江万公堤,回忆当年的农场岁月。

图为苏州吴江区东太湖的万公堤

前几天我到访万公堤,在万公堤上留下一张照片。
说来有趣,记得两年多以前,那是2022年的秋天,我们专程在苏州游览八个古镇。在游览同里古镇后,曾安排坐车游览吴江区的太湖湾大桥,据说那就是以前解放军吴江农场的所在地。
那天我坐在车子上,兴奋地欣赏着苏州市吴江区的巨大变化,波光粼粼的太湖,雄伟的太湖湾大桥和高楼大厦,已然看不到一丝吴江农场的旧貌。车子停在马路边上,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拍了一张照片就权当是追寻了昔日解放军吴江农场的踪迹。
后来,有人告诉我,那不是吴江农场的地儿,我们只是到了比较远的外围而已。不过我倒是一点也不沮丧,至少在五十年之后又来到了这里,尽管不是核心区。
吴江农场真正的所在地是在吴江万公堤,那里才是我们要去寻访的地方。于是,万公堤于我而言多了一份情思,看到万公堤才算是回到吴江农场,那是一个重要的标记。
蛇年春节期间,我发心去苏州吴江一趟,在探访亲友之余,于2月10号下午专程去吴江万公堤附近探访昔日吴江农场的踪迹。
从苏州四号线地铁的一个站出来(站名忘了),沿着宽阔的马路前行,右拐到另一条大马路再往前走上几百米就来到了一个角万公堤森林市集的游览地,如今那里已是吴江区的一个休闲公园。正是春节期间,前来游玩的市民和游客不少,我还遇见一位老人,可能也曾在吴江农场当过兵,前来旧地探访追寻逝去的时光。
进入大门向太湖走去,万公堤就在太湖边。沿路看到一列时光火车停在路旁,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公园里有一些游乐设施,吸引年轻人和儿童光顾。公园里有一片芦苇地,芦花在寒风中摇曳,充满了野趣。吴江农场在围垦造田的时候,大多就是在这样的芦苇滩地上开垦。
在芦苇地旁边,我看到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军队资产,不容侵占”八个字,真真切切地告诉我,这次确实我找到了真佛,真真切切地来到了吴江农场的所在地。
再往前走看到一座水泥砌成的水闸,水闸旁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有一段简短的文字:
水闸简介
此水渠和水闸为上世纪六十年代解放军某部在东太湖建军垦农场围垦荒地时修建、是当时用于引太湖水灌溉农田和控制流量、调节水位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啊,这就是当年军垦农场的真迹,水闸的确是历史见证。我沿着水闸转了一圈,请人帮我留下一张照片。然后下到如今已废弃的水渠,水渠旁的小河清水流淌,风景宜人。水渠壁用岩石砌成,非常坚固,至今仍保存完好。
抬望眼,不远处的一片水杉树林吸引了我的目光,这片水杉树林也是当年农场战士亲手栽种的,如今都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有关部门对水杉树一棵棵进行编号,并量了树径,大多都是20多或30多厘米,的确都成了大树。水杉树是部队为吴江人民留下的丰厚的资产,可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成了公园一道美丽风景线。
移步到太湖边的大路上,这里可能就是当年农场围垦的大坝,大坝可以阻挡太湖水的侵袭,是农场的卫士。这条大坝也就是吴江著名的“万公堤”了,果然在大路旁有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是“万公堤”三个大字。我请人在石碑旁拍了一张照片作为留念。
原来,我们当初的吴江农场就是万公堤的所在地,可那时我们却是浑然不知。万公堤是吴江的一位姓万的父母官修建的,这个万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年为太湖兴修水利,深得吴江百姓的爱戴。大路旁有一块介绍万公生平事迹的石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万公的名字叫万青选。
万青选简介
万青选,初名启甸,字泉甫,号少筠,晚号随庵,曾三度在吴江境内任知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外祖父。他为官清廉,政绩斐然,史称循吏,是清末著名的治水专家。同治二年(1863)十月至同治四年(1865)十月,万青选任震泽知县;同治十一年(1872)七月至同治十三年(1874)十月,署吴江知县;光绪元年(1875)接任震泽知县。自古吴江塘岸既是重要的水利设施,又是南北运输的交通要道,历代官府都重视维修。万青选深知塘岸关乎吴江百姓生命安危,他见塘岸损毁,彼时官府又无力修缮,便于同治十三年将自己所有的俸禄捐出,修筑了自三里桥至大浦桥的塘路,共3110多丈,这便是迄今为止仍然保留完好的“九里石塘”。
万青选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个朝代,先后在宝应、清河、盐城、吴江、徐州、淮安等地任职。每到一地,他总是体悉民情,为民谋利,早起晚睡处理公务,日常生活极为简朴,出外为官不带家眷,官邸中不用僮仆,是个廉洁清正、体恤百姓的好官,给日后周恩来的为官之道树立了榜样。
看了这段介绍,令我们对万公肃然起敬。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万公不是一个一般的历史人物,他还是周总理的外祖父。所以,万公堤是万公为吴江留下的一笔丰厚资产,一定要世代传下去。
万公堤旁的太湖水波光粼粼,风景极好。湖上横跨着一座大桥,桥上交通繁忙。湖边是一座座现代化的大厦,吴江从一个小县城变成大苏州的一部分。
万公堤上还有一块介绍东太湖的石碑,上面记述了东太湖历史演变的进程。我们作为当事人也经历了这个历程。
其中有一段这样写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大量出现围湖造田,围垦东太湖滩。一九六二年一月,解放军某部进驻东太湖建农场屯兵耕作,围垦赛衣滩,后来成为某集团军副食品生产基地,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一年,余秋雨、李小林等上千名高校师生曾在部队农场进行军事化管理和劳动。
我们作为当事人,亲身经历了这段变迁。的确,吴江农场是解放军围垦太湖而创立的农场,当年为了贯彻毛主席著名的“五七”指示,部队实行军工、军农、军学,自己生产粮食副食品,以便减轻国家负担。
吴江农场面积很大,分一期和二期两个部分,我们去的时候二期农场还没有完全完工,我们的连队是在一期农场地盘上。当年,农场条件十分艰苦。偌大的农场没有一条硬化道路,全都是泥泞不堪的烂泥路,而且太湖的淤泥是特别黏,一到下雨走路非常不便,许多战士穿着高帮的套鞋行走,我没有套鞋,只能穿着解放鞋,鞋子频频被烂泥粘住拔不出来。记得当时从上海等地来了不少地方大学的毕业生在农场锻炼,组成了好几个连队,其中有一个据说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女儿。从上海来农场看望子女的家属,特别是年纪大的妇女从没走过这种泥泞的道路,像跳舞一样一扭一扭行走在泥地上,非常滑稽,成了战士们议论和说笑的话题。
吴江农场所在的太湖地区冬天特别冷,西北风刺骨,战士的军被只有四斤重,棉花质量虽好,但也不能抵御寒冬的长夜,于是他们就地取材,用农场里很多的盛粮食的麻袋盖在被子上御寒。当时我要面子也不会去拿麻袋,于是睡觉时就穿着绒衣缩在四斤重的被筒里。后来因为受寒咳嗽不止,几个月也好不了,农场里缺医少药,只得让家中寄来半夏露之类的药治疗。
我怀着“滚一身泥巴,炼一颗忠于毛主席的红心”的决心在农场大概呆了大半年时间,参加了播秧、拔秧、插秧、耘田拔草等一系列农活,在艰苦的劳动中磨练了意志,锻炼了筋骨,还学到了许多本领。在艰苦的条件下,我经受了考验,尤其在春耕插秧的季节,插秧是一个很累人的活,连续插几天,腰酸背痛十分难熬,但那时的决心还是坚强的,咬牙坚持完成艰巨的任务。在挑肥的时候,连续几天把肩膀都挑肿了,那时的一个口号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耘田也不是轻松活,在六月的烈日下要弯腰一整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个月的劳动使我感受了农活的艰辛,对我人生却有很大的益处。
最令人难忘的是一次参加奋勇堵坝的行动,原来是因为春天的雨水一多,太湖的水位升高就会涌进农场,我们所在的是老农场设施还好,而那时围垦时间较短的二期农场,大水就容易进来。在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时候,大水突然汹涌地涌进了刚刚围垦完成的农场新区,上级命令我们连和兄弟连前去堵坝救灾,我们一个个都奋不顾身奔向那里围堵了好几个小时,后来因洪水实在太大只得放弃围堵,我们坐在小船上返回农场营地。
劳动之余,娱乐活动较少,那时也没有电视,战士们都以香烟解闷,几乎每一个战士都会抽烟,因为开会时抽烟是允许的。我下定决心不要学会抽烟,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要学会抽烟,在这样的环境下要不抽烟也是需要一点决心和意志力的。
连队的娱乐活动不多,文艺骨干很少。我曾担任九连团支部副书记,为战士们教歌,党的“九大”召开前夕,有一支歌风靡全国,“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我曾给战士们教唱。在一次全营联欢会上,我曾代表九连独唱了一首阿尔巴尼亚歌曲“修正主义的阴谋破产了”,异国的曲调引来战士们阵阵掌声。
我在吴江农场呆的时间虽说不长,但是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所在的是某团三营九连,记得班长密可亮是浙江新昌三界人、后来的班长李金兆是江苏武进人,副班长西洪忠是山东益都人,我还是他的入团介绍人。班里的战士有朱松虎,是桐乡人;还有平阳人王盛楠是我“一帮一,一对红”的对子。还有几个名字淡忘了,好像有余传子等。我们一起在那里度过一段难忘的岁月。我们在农场艰苦奋斗,用汗水浇灌出丰收的稻米和其它农产品,经受了锻炼,也收获颇多。
随着时代的进步,为改善太湖地区的环境,吴江当地采取了退耕还湖的策略。吴江农场又恢复成浩瀚大湖的一部分,周边建设了博物馆等现代建筑,万公堤周边成了吴江市的旅游景点和市民休闲的场所。真是沧海桑田,变化巨大,令人感叹。

图为万公堤附近看到的一块牌子,证明这里就是几十年前的部队吴江农场。

现在这里已成为一处游览地

图为公园实景

万公堤附近有一片芦苇,充满了野趣。

时光列车

图为东太湖的文字介绍

图为当年部队农场修建的水闸

水闸简介的牌子伫立在闸旁

图为水闸旁的小河

图为河上的桥

在万公堤留影

当年的水闸是历史见证

浓密的林荫道

万公堤

笔直宽阔的马路

一座跨湖大桥架在太湖上

东太湖美景

在东太湖畔留影

图为万公——万青选简介

太湖畔是人才公园

大堤上是宽阔的马路

图为当年部队修建的水渠仍保留着

图为当年的水渠

水渠是用坚硬岩石砌成

图为部队农场当年种植的水杉树

当年的水杉树都长成了大树

水杉树直径达到34cm

图为部队当年栽下的水杉林

图为沿着大堤的一条河道

当年的水利设施

图为部队当年修建的水渠

图为时光列车的万公堤站台

图为公园门口的万公堤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