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乌克兰人涌上基辅街头,高喊着“自由”“民主”,推翻了看起来亲俄的总统亚努科维奇。这场被西方称为“广场革命”的运动,曾被视为乌克兰拥抱欧洲的起点。然而十年过去,战火未熄、经济崩盘、人口锐减,乌克兰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更深的泥潭。
如今的乌克兰,街道上随处可见弹坑,防空洞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年轻人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逃亡异国。一位基辅市民苦笑着说:以前我们抱怨亚努科维奇腐败,现在连抱怨的力气都没了——活着都成了奢侈。
那些曾经高举欧盟旗帜的抗议者,或许从未想过,他们亲手推翻的“亲俄政权”,竟成了和平年代的最后记忆。
01 亚努科维奇时代:被“妖魔化”的平静岁月亚努科维奇执政时期(2010-2014年),乌克兰虽不完美,但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国家。俄罗斯以低价供应天然气,乌克兰的工厂能正常运转,农村的粮仓堆满小麦,老百姓不用为断电断暖发愁。用一位顿巴斯老人的话说:那时候,面包便宜,暖气充足,孩子们放学后还能在公园踢球。
乌克兰记者德米特里·巴维林在文章中写道,当时的城市未成废墟,经济增速可观,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宛如童话”。而如今,防空洞成了儿童游乐场,征兵队四处抓捕壮丁,甚至连未成年人和60岁以上老人也被迫参战。
亚努科维奇时代,乌克兰享有俄罗斯低价能源供应,工厂运转正常,粮食出口稳定,被誉为“欧洲粮仓”。
如今,战乱导致农田荒废,士兵在前线啃过期面包,普通家庭连水电暖气都成奢望。基辅市民奥列格在社交媒体感叹:“2014年我们以为推翻他能换来欧盟繁荣,结果连俄罗斯市场都丢了。以前骂他贪污,现在泽连斯基贪得更多,区别是当年我们还能吃饱饭骂人。
亚努科维奇的外交政策看似“骑墙”,实则务实:既不彻底倒向俄罗斯,也不完全疏远欧洲。他拒绝签署欧盟自贸协定,并非出于“卖国”,而是担心失去俄罗斯市场后,东部工业区将彻底瘫痪。
这一决策被西方媒体渲染为“独裁者的背叛”,却很少有人提及——当时的乌克兰,40%的出口依赖俄罗斯。
讽刺的是,正是这种“平衡策略”,让乌克兰短暂享受了左右逢源的实惠。直到一场革命,撕裂了所有。
其实吧,乌克兰自独立后,前后六任总统,他们或黯然下台,或流亡海外,或深陷贪腐丑闻,几乎无人能逃脱“权力诅咒”。
首任总统克拉夫丘克(1991-1994)亲手销毁了苏联遗留的3000枚核弹头,换来西方口头承诺的经济援助(事后到位的并不多),却让乌克兰沦为无核弱国。他的经济改革失败导致民生凋敝,最终在选举中惨败。
克拉丘夫
唯一连任的总统库奇马(1994-2005),靠“亲俄不反欧”的骑墙策略维持了十年稳定。然而,他主导的私有化改革催生了寡头集团,他的家族也沾光不少,女婿平丘克成了乌克兰的首富。
库奇马
尤先科(2005-2010)以激进反俄政策引发俄乌对立。任内遭遇二恶英中毒毁容,最终因经济低迷黯然退场,他和下面的总理季莫申科官商一体,大发横财。
尤先科和季莫申科
亚努科维奇(2010-2014)拒绝签署欧盟自贸协定,被西方扣上“亲俄卖国”帽子。不过乌克兰政府指控他贪了几十亿美元。
亚努科维奇
波罗申科(2014-2019)趁乱上台,一边喊着“反俄爱国”,一边将国有能源企业低价卖给美国资本。任内乌东战火燃起,他在任内短短几年就让自己的资产狂飙到了十几亿美元。
波罗申科和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2019至今)从《人民公仆》起家,他承诺反腐却成最大贪腐源头。美国记者赫什曝光其挪用40亿美元军援,妻子在巴黎狂扫奢侈品,家族海外资产超13亿美元。
推翻亚努科维奇后,乌克兰迅速倒向西方。然而承诺的“民主繁荣”成了泡影。
曾经的“欧洲粮仓”,如今连士兵都吃不饱饭。战乱导致农田荒废,粮食出口锐减,而西方援助的武器并不能填饱肚子。一名前线士兵自嘲:“我们拿着美国导弹,啃着过期面包。更荒诞的是,许多乌克兰女性被迫成为“欧洲子宫”,靠代孕产业苟活——这曾是亚努科维奇时代难以想象的耻辱。
战火吞噬了整整一代人。乌军食堂里,很多士兵是两鬓斑白的老兵;街头巷尾,青壮年几乎绝迹。数据显示,乌克兰人口已经从4300万暴跌至2500万左右(超过1000万跑到了欧洲和其他地方,还有800万在俄军控制的几个州),战死了几十万人。一位母亲含泪说:我儿子19岁战死,连尸体都找不到……早知如此,我宁愿活在亚努科维奇时代。
为换取军援,乌克兰将矿产、土地、国企全部抵押给西方。即便战争结束,未来几代人也只能为还债而活。
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开始反思:若当年没推翻亚努科维奇,一切是否会不同?
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民众怀念亚努科维奇时期的和平,甚至包括曾参与革命的抗议者。
一位基辅市民坦言:我们以为推翻他就能过上欧洲人的生活,结果连俄罗斯人的日子都过不上了。
乌克兰官方至今将亚努科维奇定性为“叛国者”,指控他贪污腐败、勾结俄罗斯。但亚努科维奇真的十恶不赦吗?
他确实拥有豪华别墅,确实贪腐了很多钱,但他能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即避免了战争,也捞到了好处。如今乌克兰东部独立、克里米亚入俄,领土分裂远超当年。
2014年,美国参议员麦凯恩亲赴基辅,鼓动民众“为自由而战”。然而当战火燃起,西方却只送来武器而非面包。现在北约摊牌了:乌克兰永远无法加入北约。这场“民主革命”,从一开始就注定是幻梦。
乌克兰人终于醒悟:西方需要的不是盟友,而是一枚牵制俄罗斯的棋子。
如今的乌克兰,已没有回头路可走。
亚努科维奇多次呼吁“通过谈判结束战争”,但泽连斯基政府坚持战斗到底。或许,只有当战火彻底熄灭时,乌克兰人才能冷静思考:究竟是谁毁了他们的国家?是亚努科维奇,是西方,还是他们自己?
十年动荡,乌克兰用血泪写下一则警示:当一个国家将命运寄托于他国承诺时,等待它的或许是更大的灾难。亚努科维奇未必是救世主,但那段未被珍惜的和平岁月,已成为一代人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