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最深情的一首,末尾两句,惊艳后世千百年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05 13:03:12

01.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鹊桥仙》

公元1093年,祖母太皇太后高氏死了,宋哲宗赵煦得以亲政,因被压抑太久,所以早就对司马光佐政高太后感到不满,并把司马光列为元佑党首。

为此,哲宗重新启用了锐意进取的章惇为相,不遗余力地打击元祐旧臣。

这期间苏轼、苏辙等人相继被贬出朝,而秦观作为“苏门四学士”亦未能幸免,从国史院编修官、左宣德郎贬为杭州通判。

这还不算完,接下来的五年,秦观4次遭到贬谪,最终被流放雷州。

公元1096年,秦观被贬郴州,途经长沙时,遇到了一位喜欢自己的歌女,此时的秦观虽然已经48岁,但心力仍壮,便在长沙与这位歌女留下了一段缠绵的往事。

他曾答应这位歌女,如果将来自己得到赦免,就回长沙找她前缘再续,余生不弃。

对于20年前就混迹于风月场的秦观而言,哄女人的手段俯拾即是,信手拈来。

不仅如此,临别之际秦观还填了一首词给这位歌女,就是这首超经典的《鹊桥仙》。

秦观离开以后,长沙歌女就只唱这支曲子,并迅速让这首词走红,尤其是末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惊艳后世千百年。

对于秦观而言,他这一生“成也苏轼、败也苏轼”,在他仕途最困顿之际,正是因为拜入苏门才让自己崭露头角,因此秦观有诗: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可苏轼“乌台诗案”复官后仅风光了几年,就再次被革新派针对,导致秦观也受到了牵连。

早年的秦观,真的是把苏轼当作偶像。苏轼有侍妾王朝云,本是流落江湖的戏班歌女,得苏轼青睐后,有了幸福圆满的一生。两个人的故事,一度是北宋佳话。

秦观效仿“恩师”苏轼,也曾收养了一个13岁的穷家女,待长大成人后纳为妾室,取名“边朝华”。

哲宗亲政以后,秦观遭贬,他为了不拖累朝华,就送给了朝华一些金银,让她回到娘家过安生日子,因此作《遣朝华》:

夜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

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

朝华回家后不久,因过于思念秦观,再次来投,并感言肺腑地说:愿生死同命!

然秦观不为所动,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路有多苦,因此狠下心来又作《再遣朝华》:

玉人前去却重来,此度分携更不回。

肠断龟山离别处,夕阳孤塔自崔嵬。

可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对秦观而言,这一生经历了诸多感情,分开也许会难过一段时间,但总会遇到一些新的什么样的人。比如那位长沙歌伎。

然而对于边朝华来说,有些人爱上了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公元1100年,一心想干点事的劳模皇帝宋哲宗驾崩,除了不会当皇帝,其他什么事都做得很好的宋徽宗赵佶即位,他虽然也不太喜欢元祐党人,但总算有点人情味,先是赦免了苏轼,又把秦观从雷州召回。

秦观很开心,因为回长沙后,他就能抱得美人归了,因此过藤县时游光华亭。当时天气有点热,他让随从去取些水来,等随从把水取来后,秦观就面带微笑地离世了,终年53岁。

闻听噩耗后,长沙歌女徒步往藤县吊唁,后因悲伤过度,与之殉情。她和秦观的故事至今仍在湖南一带广为传颂,南宋文学家洪迈亦感此事,为该歌妓作传,名《义倡传》。

秦观死后不久,边朝华闻讯后,削发为尼,遁入空门。

02.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这两句诗是600年后,清代著名学者王士祯过高邮时,追思秦少游所作。诗中的“风流”指的是秦观的诗词,但秦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以“风流倜傥”而闻名,他的许多词作,都是写给歌伎的。

民间传言,秦观的夫人为苏小妹,也就是苏轼的妹妹,还留“洞房三难”之轶闻。但实际上,苏轼并没有妹妹,只有一个早嫁的姐姐苏八娘,因受夫家虐待致死,当时只有18岁。

秦观的原配夫人叫徐文美,谭州宁台主簿徐成甫的女儿,秦观有文《徐君主簿行状》,结尾自述: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秦观生于高邮,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秦家在当地也算是大户人家,祖父秦臬官承议郎,当地人都尊称他为“承议公”,父亲秦元化为太学生,颇有声望,叔父秦定进士出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

所以秦观小时候是没吃过苦的,且自幼聪慧,不到10岁就通《孝经》《论语》《孟子》要旨。

18岁时,秦观成亲,娶徐文美,岳父徐成甫是花钱捐的官,为潭州宁乡主簿。

20岁时,秦观目睹家乡遭遇水患,作《浮山堰赋》,小有名气。史书中对青年秦观的评价是: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

时黄庭坚的岳父孙觉任吴兴太守,秦观入其幕府,在孙觉的指导下,秦观开始读兵书,因孙觉与苏轼交好,所以后来秦观决定拜苏轼为师。

公元1075年,秦观的岳父去世,两天后,岳母殉情,因此秦观作《徐君主簿行状》《蔡氏夫人行状》《蔡氏哀词》以悼念。

次年,孙觉因祖母去世闲居高邮,他告诉秦观“学而优则仕”,并手书与苏轼,让他前往徐州持贴拜谒。时苏轼刚转任徐州刺史。

见到苏轼以后,苏轼对他的诗文大加赞许,称其有“屈宋”之才,因此秦观写: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

在苏轼的鼓励下,秦观决定赴京参加科举考试,遗憾的是名落孙山,未能登科。

03.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这首《浣溪沙》作于秦观出高邮以后,过扬州时与一位歌伎留情,离别后作词追思。此时他还没有见到苏轼。

首次科举落榜以后,秦观多与苏轼、苏辙往来,并与参寥一起乘坐苏轼的官船前往湖州,而后赴会稽看望自己的祖父。

不久后,“乌台诗案”爆发,苏轼入狱,秦观特意前往湖州探望,后苏轼被押解至京师,经多方营救后贬去黄州。

从那以后,秦观开始在高邮苦读,并与苏辙、黄庭坚、李之仪相聚,互有酬唱。

公元1081年,秦观在扬州应省试,并写信给远在黄州的苏轼,向恩师请教问题。次年,秦观再次入京参加科举,依旧不中,迷茫之时亲赴黄州,探望苏轼。

苏轼悉心教导秦观,并鼓励他不要灰心,先把学问作扎实。

公元1084年,36岁的秦观准备再去赴考,但因没有把握,特意往润州见苏轼,此时苏轼已经离开黄州。

因为秦观已经两次落第,苏轼也替他着急,无奈之下苏轼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求他代为引荐。

由此可见,苏轼有多喜欢秦观,当初苏轼就是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才自请出朝的,后来“乌台诗案”爆发,也是因为苏轼反对革新而引起的报复。最重要的是,最终救苏轼一命的反而是王安石。

都说“宰相肚子能撑船”,王安石的器量让人不得不佩服,他见到秦观的文章后,称其“清新似鲍谢”,因此决定为秦观举荐。

公元1085年,秦观终于考中进士,初授定海主簿,但未赴任,随后秦观托了关系,改任蔡州教授。

同时有一个好消息是,苏轼被重新启用,不到半年就升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04.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苏轼复官后,就把自己的学生黄庭坚、秦观全都弄到了京城,这段时期的秦观虽然没有得到提擢,但名气暴涨。如果不出意外,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但通常这么说的时候,都会出意外……

入京之后,秦观结识了营妓娄东玉、营妓陶心儿,均有词相赠。没办法,人不风流枉少,秦观就好这一口。

人生得意须尽欢,1086年的某一个春日,秦观起床后见碧瓦霁光,就写下了一组《春日五首》,其中“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为其中的第二首。

这段时期,是苏轼和苏门学子最为风光的时期,高太后临朝听政后,司马光拜相,革新派受到沉重打击。

因此这些人常聚在驸马王诜的府上,著名画家李公麟的《西园雅集图》就是画于此间,画中呈现的人物有人苏轼、苏辙、黄庭坚、秦观、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加上侍姬、书僮,共22人。

北宋文坛半壁江山,都在这幅画中。

由于幅画太出名,以至于后来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舜举、唐寅、尤求、李士达、原济、丁观鹏等都曾画过。

不过这样的好日并没维持太久,公元1089年,范纯仁被罢相,新旧党之争再起。已经活成精的苏轼不想再参与这些你争我夺,因此请调杭州。

随后“车盖亭诗案”爆发,许多人都受到了牵连。

公元1090年,孙觉卒于高邮,秦观前去凭吊,因得到范纯仁的举荐,秦观被召至京师,授太学博士,随后两年迁秘书省正字,擢国史院编修官,授左宣德郎。

三年后,哲宗亲政,保守派遭到沉重打击,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五年四转,最后流放雷州。

在雷州,秦观过得极其艰难,自觉不久于人世,故效仿陶渊明自作《挽词》:

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

孤魂不敢归,惴惴犹在兹。

幸好,宋徽宗即位后大赦,苏轼从儋州被召回,回程时与秦观相遇于康海,两个人久别重逢,举杯畅饮,互有赠诗。

遗憾的是,就在师徒分别后两个月,秦观就卒于藤县光华亭。

苏轼闻噩耗后,仰天长啸:少游不幸死道路,哀哉!世岂复有斯人乎?

次年,苏轼卒于常州,北宋文坛的繁荣随之而去。

纵观秦观这一生,除了与苏轼、黄庭坚聚与京师那段时期外,几乎没有特别高光的时刻,为官不显,仕途多舛。

但秦观的词,却和他的官运相反,一时被认为是“词家正音”“婉约派领袖”,他的风流与多情,反而成就了他在词坛的地位。

正如王士祯对他的评价: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10 阅读: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