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长达15个月的血腥战事后,饱经战火摧残的加沙地带终于迎来了和平的曙光。
2025年1月15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就加沙地带永久停火达成协议,并于17日正式签署,协议定于1月19日正式生效。消息传来后,巴勒斯坦人民喜极而泣。在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激动的人群挤满了街道,他们挥舞着巴勒斯坦国旗尽情欢呼,载歌载舞庆祝和平的到来。相较此前“走过场”式的短暂停火,本次达成的停火协议真的能彻底解决巴以冲突吗?
停火“三步走”。本次停火协议是在卡塔尔、埃及和美国三国的斡旋下达成,三方将为停火和换俘顺利实施提供担保。斡旋方将与哈马斯和以色列合作,推动落实停火协议。该协议是“实现地区可持续和平的重要一步”,斡旋方的监督团队将确保协议得到遵守。这份停火协议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期42天,哈马斯将释放33名被扣押人员,作为交换条件,以色列将释放约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以色列军队将撤离至加沙与以色列边界地区,并开放拉法口岸,允许流离失所的加沙民众重返家园。同时,每天将有600辆卡车运输人道主义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以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特朗普任命的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1月11日抵达以色列,催促以方在特朗普本月20日就职前达成加沙停火协议。
以色列官员称,威特科夫对内塔尼亚胡的施压产生了效果,1月12日的谈判解决了双方的“关键分歧”。
就在协议达成的当天,以军居然继续扩大加沙军事行动,对加沙地带进行了密集轰炸,摧毁了加沙地带南部拉法、中部努赛赖特及北部地区的大片建筑,共造成加沙地带70多人死亡。
加沙人民对媒体说,在他们以为得到喘息、庆祝停火协议的同时,又遭遇了以色列发起的猛烈轰炸。
以军的野蛮行径充分暴露了这份停火协议的极端脆弱性,究其根源,这份协议并未彻底解决巴以双方的核心问题。
消灭哈马斯、实现加沙非军事化是以色列明确提出的军事目标,但停火协议并未让以军达成该目标。
停战后加沙地区的巴勒斯坦民众是否“军事化”全凭以色列单方鉴定,因此战火随时都有可能重燃。
协议未涉及巴勒斯坦主权地位。
巴勒斯坦建国问题长期悬而未决,停火后巴勒斯坦人民是否能主导地区重建,顺利获得主权国家应有地位尚且不得而知。
本轮和谈更像是以色列迫于外部压力与民众抨击的妥协结果,冲突的根本矛盾并未化解。
担保国恐无法“一碗水端平”。
卡塔尔、埃及、美国将作为协议的担保国充分保障协议的三个阶段顺利推进。
美国作为三个担保国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将迎来下一任总统特朗普,但特朗普政府具有极端偏袒以色列的立场。
倘若担保国无法发挥正确作用,恐怕无法让哈马斯与以色列双方互相信任,未来再度推翻停火协议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但无论如何,停火协议的达成还是向着和平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希望加沙能早日重回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