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女性是不是更容易得乳腺癌?约四成乳腺癌发病与体脂超标相关

丹蓉说健康 2024-10-29 22:54:48

你可能不会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会在不知不觉中给身体埋下隐患。根据研究,约四成的乳腺癌病例与体脂超标密切相关,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信号。到底为什么“脂肪”成了乳腺癌的推手?

体脂超标的风险:远非仅是体重增加的烦恼,它关乎整体健康。

提及脂质之时,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是身形胖瘦与体态轮廓。实际上,人体中的脂质所扮演的角色,其重要性远超这些浅显的认知。脂肪细胞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其中的雌激素和瘦素尤其值得注意。雌激素水平的增加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而体脂超标往往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升高。

当代医学研究成果揭示,体内脂肪含量上升,会促使雌激素水平相应提升,进而致使乳腺癌的发病几率有所增加。与之类似的,古代中医理论认为,“肥胖为痰湿所致,而痰湿易凝结成瘀”,这与现代医学中“肥胖者易患癌症”有一定的契合之处。这一古今理论的结合,让我们更加深入理解体脂在疾病发展中的角色。

炎症响应:体重超标所潜藏的“隐形燃点”,是健康的一大隐患。

体脂过高不仅会导致激素水平的紊乱,还会引发一系列慢性炎症反应。体重超出正常范围时,体内脂肪会释放更多导致炎症的因子,诸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此类化学物质。长期存在的这些炎性介质,会使乳腺组织维持一种“受激发”的状况,导致细胞分裂速度加快,进而使得基因变异的可能性增大。

古代医学中,强调“肝气不疏,瘀血内停”,其实和现代科学发现的慢性炎症对乳腺健康的影响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内停”的观念形象地揭示了现代医学对“炎症因子堆积”的解释,两者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相似的结论。

体脂和饮食:控制体脂从“入口”抓起

饮食习惯直接影响体脂含量,预防乳腺癌的第一步是管理饮食。研究表明,高糖、高脂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脂肪堆积,尤其是内脏脂肪的增加。现代营养学建议,应注重低升糖指数(GI)和高纤维的食物,以控制血糖水平和脂肪的积累。

古代中医强调“肥人多湿”,提出“少食辛甘厚味”,意即少吃油腻、甜腻的食物,这和现代的膳食控制理念有很大的一致性。这种通过饮食习惯管理体脂的观点,无论古今,都是被证实有效的。

运动与乳腺健康:动起来,燃烧多余脂肪

除了饮食,运动对体脂的调控也至关重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显著减少体脂,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乳腺癌的风险。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等,是控制体脂的理想选择。

而在古代,中医讲究“动以养气”,鼓励人们多做户外活动,如太极拳、慢跑等,通过“动”促进“气血运行”。这种方式从调和身体气机的角度出发,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动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处。

情绪管理与体脂:心境对乳腺健康的影响

体脂的增加往往与情绪管理不当有关。长期的焦虑、压力会刺激人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这不仅会导致食欲增加,还会诱发脂肪的积累,尤其是腹部脂肪。而腹部脂肪堆积,已被证实与乳腺癌有较高的关联。

古代医学中强调“心主神明”,认为心神失调,脏腑皆受其影响,情志调养不足会致使“痰湿内生”。这种“心神”与“痰湿”的关系,与现代医学对压力和脂肪囤积的理解十分相近。调整心境,管理压力,不仅有助于维持体脂,还能减少乳腺癌的发生风险。

早筛查早预防:关注乳腺变化的“信号灯”

即使体脂超标已经对乳腺健康构成威胁,早期发现和干预依然是关键。时常进行乳房检查,例如超声波、X光摄影等手段,能帮助在初期阶段察觉乳腺可能存在的异常状况。现代医学的早筛查理念与古代中医所说的“治未病”有着相似之处,即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

乳腺自检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会准确的自我检查技巧,能及早发现乳房中的不寻常变化,并迅速寻求医疗帮助,这样可以显著提升乳腺癌的治愈率。

“肥人多湿”、“动以养气”、“少食厚味”——这些看似古老的中医观点,与现代医学理念一脉相承。无论是古人智慧还是现代科学,它们都在提醒我们:保持体脂的平衡,是对自己健康的负责。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