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建国后被授中将,1953年任空军副司令员

雅可谈过去 2025-04-19 14:52:45

1965年夏日的北京南苑机场,一架国产歼-6战机呼啸着掠过观礼台,机翼在阳光下折射出耀眼光芒。塔台指挥室里,身着空军制服的常乾坤将军紧握无线电的手微微颤抖,深邃的眼眸中泛起湿润。这位从黄土地走出的农家子弟,用三十载光阴在共和国蓝天上镌刻出永不褪色的航迹。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常乾坤将军的故事。

1904年,常乾坤出生于山西省垣曲县,早年时期,常乾坤主要在家乡读书,他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非常优异,1921年,常乾坤考入阎锡山在山西太原办的讲武堂,在这里,常乾坤接触到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为后来走向军营打下了基础。

1925年,从讲武堂毕业的常乾坤与同学一起南下广州,恰逢黄埔军校第三期在招生,一心向往革命的常乾坤毫不犹豫地报名,并成功考入炮兵队学习,此时正值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苏联援助广州国民政府培养空军人才,在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强力推荐下,常乾坤被选送到广东航空学校学习,由此成为我军最早的飞行员之一。

1926年,常乾坤作为飞行学员被派往苏联,经过培训,先后担任飞行、领航、射击教官、飞行大队长、飞行团的领航主任等职,还被授予少校军衔,1932年,常乾坤考入苏联最高航空学府茹科夫斯基航空学院深造,在此期间,常乾坤如饥似渴地补充专业知识和训练技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

此外,常乾坤一直关注着国内局势的发展,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乾坤接连三次找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任弼时,坚决要求回国参战,1938年,常乾坤终于等到同意其回国的消息,途经新疆时,常乾坤奉命进入新疆航空队任教,为我党培养空军人才。

然而,盛世才反党反人民的面目不改,千方百计地从中干扰,导致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开展,1940年底,常乾坤奉命回到延安,当时中央军委在延安成立了“机械工程学校”,任命常乾坤为教育长,苏德战争爆发后,军委将“机械工程学校”与“抗大”三分校合并为“军事学院”,常乾坤任第一大队长。

在此期间,常乾坤还担任了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协助叶剑英主持总参事务,并负责军委航空研究小组的工作。

抗战胜利后,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航空学校,为未来的人民空军培养骨干,在中组部的支持下,常乾坤选调航空组和原工程学校的一批干部开赴东北筹建航校,周恩来在送行时嘱托道:

“你们是放出去的鹰,遇到事要多动脑子。”

1946年3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通化宣告成立,常乾坤担任副校长,后来又担任了校长,这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所航空学校,习惯上称之为东北老航校。

虽然面临着国民党军机的骚扰,但常乾坤仍然为我军培养出大量的空军人才,毛主席称赞常乾坤:

“过去在延安办不到的事,今天办到了。你们为今后正式建立空军做了准备工作,培养出了一些种子。”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民空军的成立,常乾坤也被委以重任,在1953年出任空军第二副司令兼训练部长,抗美援朝开始后,常乾坤又率领空军入朝参战,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汉驾驶米格-15喷气式歼击机在1951年首创志愿军空军击伤、击落美机的纪录,而李汉正是东北老航校培养出来的空军战斗英雄。

1955年,常乾坤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将军,在这里,向为人民空军的创立和正规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常将军致敬!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