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邓敏:父亲卖血给她买琵琶,离婚又再婚

劲松娱谈 2025-01-24 09:17:37

2025年是国家京剧院建立70周年,而今年给出的主题为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因此不少京剧名家的创作故事都被重新提起,希望借由他们的成长故事,让京剧焕发光彩。

其中,京剧名家邓敏自然是绕不开的一个人,毕竟她曾是中国国家京剧院的一团和二团团长,实力毋庸置疑,也能够对后辈起到一些启示,更何况邓敏的优秀作品那是一个接一个。

但她的感情生活,却算不上顺利。

90年代时,邓敏于中国京剧院遇上了王旭东,两人对戏曲颇有共识,而且王旭东也曾是王金璐的学生,严肃来算,双方自然称得上同门知音,两人的事业也都充满希望。

相识之后的两人水到渠成般步入了婚姻殿堂,并携手演绎了不少剧目,在2003年还分别任职中国京剧院的团长和副团长,这也是中国京剧院的佳话之一,可见京剧对两人的影响。

随着时间流逝,邓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伴随外交团队前往海外进行演出,在意大利、法国等欧洲国家传播中华文化,引发了一阵对于戏曲文化的追求风潮。

但一年演出超过130场的邓敏几乎没有时间管顾家庭,而且自己也多次因为京剧训练产生安全事故,不得不住院治疗,丈夫对此不太理解,表示身体才是一切的基础,应该谨慎一些。

可情况没有好转,邓敏住院后积攒的拍戏压力也随之而来,对丈夫爆发的也都是消极态度,进而消磨了双方感情,因此,在某次出院后,双方就选择了离婚,结束了这段婚姻。

不过,两人都理解彼此想法,继续在行业内进行合作,算是成为了朋友,邓敏也从婚姻失利中走出,和一位海南富商结婚生子,丈夫作为她的戏曲迷也是对她十分关照。

但遗憾的是,晚年的邓敏因为过往训练留下太多暗伤,所以参与戏曲演出比较少,但她的诸多作品依旧是中国京剧院当成经典例子的教学标准,很多后辈也从相关曲目加入戏剧行业。

至于邓敏是如何走上戏曲之路的,还得从她小时候说起。

1969年,邓敏出生于湖北武汉,家里虽然不富裕,但也是工人,能够保证温饱,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邓敏的天赋和兴趣都在唱歌跳舞上,特别是看到琵琶艺人后不可自拔。

父母专门给她报了琵琶的艺术班,本意是让女儿知道这门技艺难度很大,谁曾想邓敏的天赋连老师都表示认可,父亲不想女儿的天赋被埋没,于是转变态度,希望支持女儿的梦想。

最后通过卖血的手段购入了一把琵琶,而邓敏也没有辜负家里的期待,9岁就考入了武汉戏曲学校,另外,她的运气也让人羡慕,刚刚入学,她就遇上了伯乐陈伯华先生。

要知道陈伯华当时有“戏剧梅兰芳”的名号,影响力非常大,就连知名演员邀约也难以成行,所以邓敏的成就从一开始就步入了正轨,这是很多人羡慕不来的。

随着时代变化,文化传承越发受到重视,像乐曲京剧等行业的入门门槛降低不少,最主要的还是天赋与努力,其他反而是次要的,以邓敏来说,陈伯华为她安排的是汉剧之路。

他认为邓敏在幕后弹琵琶可能有些屈才,更应该走到台前去,因此,邓敏依照他的意见转头去学汉剧,仅仅八年时间,她就拿下了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那年她才18岁。

如此之小的年纪获得这样的成就,自然引发行业震动,她的名气越来越大,得到的邀约也越来越多,但邓敏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并且获得惊人成就,跟家庭的支持分不开联系。

在她求学期间,父母为满足戏剧音乐学习的需要额外兼职,靠着摆摊送货支撑起邓敏的学费和器具花销,可谓是充满不易,正因如此,邓敏才不愿在学习上落于人后。

而且,就算获得惊人的成就,这份不断追寻的精神依旧被她继承了下来,接连拜师陈伯华、黄玲玲和吴绍毓等名师,一度成为了汉剧名人,六年学习后被分配到了武汉汉剧学院。

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位前景值得期待的后生会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然而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次青年京剧演员大赛,邓敏获得这样的成就自然有些傲气,结果却被一名男武生折服。

这时邓敏认识到,同一个故事,汉剧京剧对比起来,京剧的优势在于表现力更强,所以邓敏当即就找到了那名男武生的老师王金璐,这位老先生堪称京剧武生泰斗,影响力极高。

在他的教导下,改学京剧的邓敏开始在北京学艺,而当时经济匮乏的邓敏就住在地下室当中,生活条件只能说艰难无比,所幸她的学习天赋确实出色,考上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

父母为此也是继续兼职供其读书学艺,王金璐知道她家里的不容易,所以对于她颇为照顾,而她也通过努力考上了本科和研究生,终于进入了中国京剧院工作。

求学期间,邓敏已经积累了不少名气,不算先前汉剧,也有后来的梅派青衣学习的成绩,受到了梅葆玖的赏识和帮助,所以才能调往中国京剧院,并且被推荐参加研究生学习。

先武生后青衣,一直沉浸在学习历程的邓敏回过神来,自己已经几乎拿遍了中国戏剧的奖项,但这一路走来,其中艰辛难以言说,缺少家庭背景的她要走到这一步异常艰难。

毕竟其他学生从小就是经过专门培养,而她却是通过琵琶进汉剧随后转的京剧,自然无比艰难,不过,对于京剧,邓敏自己也无法割舍,甚至可以称得上贯穿一生的事业。

正如戏曲舞台的现状,青年戏曲演员想要登台,那是需要台下十年功的磨练,表情神态动作缺一不可,因此,必须传承文化技艺,做到以老带新,希望未来能够出现更优秀的演员。

0 阅读:2

劲松娱谈

简介: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