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最近闲来无事看了几期王刚老师的泉行中国、也在快手上看过几次艾亮老师连线的名家,想想当下钱币圈的现状,看着那些买卖假币起劲的币商们,突然对当下钱币圈的处境担忧起来。虽说现在几乎进入全民收藏,网上鉴定真假的小姐姐遍地都是,看似钱币圈一片繁华盛世,但是抽丝剥茧,仔细分析下,得出一个令人尴尬的结论-现在钱币圈玩钱币的人很多,懂钱币的人很少。

1 玩钱币不等于懂钱币
现在假如你在快手或者抖音上发一条古钱币的视频,只要你有流量,你会发现随便一位都能说上几句“开门”“吃药”之类看上去很专业的行内术语,有的甚至能给你准确的说出市场价,更不用说在玩泉人微信朋友圈里的泉友们了,而且钱币交流群是层出不穷,每个群都有个三五百人,一眼望去,仿佛玩钱币的队伍越来越壮观,但是又有几个人扪心自问一下,到底懂不懂钱币?

也许当有人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嗤之以鼻,谁手里没有点存货?没有咸丰大钱,那也有点精品顺康雍;没有飞龙、黎元洪也有点精品三年、九年、十年大头,怎么能说不懂呢?曾经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尤其是手里有了几十万的钱币收藏之后,觉得自己的水平一直在精进,但是直到最近吃了几次药,才发现自己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厉害。笔者自我反省了一下,发现目前自己的眼力对于一眼假的地摊货能够分辨出来,起码不会成了国宝帮、其次对于文字风格明显偏软、包浆轻浮、铜质明显有火气的钱币也能分辨出来,但是对于文字基本过关、再加上后做包浆的钱币免疫力还是不足。前几天去古玩城买了一枚海坑的雍正宝济,因为是27.4的尺寸,就觉得是大漏了,而且海坑的包浆笔者是认识的,况且前段时间也买过一枚同样的雍正济,于是也没仔细看就买回来了,等晚上回家拍照的时候,突然发现面文有点不太对,玩雍正的泉友们都知道,雍正济正面穿口有很明显的上挑,通字无一例外的是三角通,而笔者那俩是方头通, 卖家坚持是海坑,笔者还以为是横空出世了一版,但是找遍所以资料也没有发现这个面文,最终和几个朋友请教了一下,发现是赝品。

对于笔者经常接触的顺康雍尚且免疫力如此,那么对于其他没怎么玩过的钱币更是力不从心了。前几天笔者看过一位十几万粉丝的美女主播连线一位持宝人,那位大哥拿出一枚天启背密来,虽然笔者也不玩天启小平背字,但是也有预感,这个品种不会太便宜 ,因为天启工户最常见,对于密还是很少见的,物以稀为贵,结果那位美女主播直接说了一句不值钱,几十块钱,笔者迅速去查了成交价,基本上几万的价格。其实这不是个例,平台上滥竽充数的主播并不罕见,就连笔者也算是厚着脸皮坐在镜头前给别人鉴定真假的,当然我看得懂就说看得懂,看不懂就会告诉别人不懂这个钱币,下播后会查资料,以免误人子弟。所以说玩钱币的人很多,懂钱币的人真的很少。

2 眼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成的
我想大多数群友都和笔者一样,是自己摸石头过河,没有那么好的机缘遇到名师指点,相反很多人反而被师傅坑的七零八落,自己那点可怜的眼力基本都是靠野路子学来的。大概就是看多了真品,对钱币的真假有了一个基本的掌握,但是从没有研究过钱币的铸造工艺、钱币的面文特征、甚至钱币的专业术语也没几人能熟悉掌握,不管你承不承认,这就是钱币圈大多数人的现状。然而并不是说你没有师傅带路,不是科班出身就练不出眼力,只是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而且真的需要你足够用心。

依稀记得几年前,有位圈里的大哥,也是半路出家玩钱币,也没人带,那时候他还是刚入圈子,买了笔者一块大头,收到后他找到我,说虽然他不懂银元,但是他对比了一下其他的同年份的大头,感觉边齿不太一样,于是笔者就给他退了货,然后自己送了一个评级,果然没有入盒子,那时候就很佩服这位大哥的用心程度。至少包括笔者在内的多数玩家都是快进快出,实在不行就入个评级以免除售后的烦恼,鲜有人静下心来去研究的这么细致。有的甚至只玩盒子币,连接触裸币的机会都没有,这也导致了很多经济比较宽裕的泉友,手里有不少的精品钱币,看上去是一位大收藏家的模样,但是清一色的盒子币,没有了盒子币的加持就像在裸奔,真的应了那句话,当盒子币频繁爆雷,评级的潮水退去,才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

前几天在个人视频号(捕梦人369,欢迎大家关注视频号,共同交流藏品)遇到一位泉友,一开始打招呼还算礼貌,问候了一句节日快乐,然后夸赞了一下笔者的藏品,但是次日就拿来一枚地摊级的雍正宝苏雕母,我告诉他是赝品,然后他就漏出了本性,对笔者人身攻击,当我在淘宝找到同款告诉他的时候,他依然歇斯底里,最后无奈把他拉黑了。笔者有时候想,国宝帮未必不知道自己的藏品是假的,有的或许是高价买来的,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有的或许只是为了找一个不错的买家,然后脱离苦海,这大概便是他们只愿长醉不愿醒的理由吧。作为正儿八经玩钱币的人,应该学会避开这些国宝帮,进入对的圈子,然后多听多看多学,对于过手的钱币要学会静下心来研究,这样才能在实战中不断历练自己的眼力。

3 钱币收藏需要进阶但是不要攀比
回想笔者收藏这些年,从一开始的钱到家小钱、三四版纸币,到后来的顺康雍精品,然后到现在的咸丰大钱、小平母钱以及笔者一直引以为傲的一百多枚原味好品银元,算是一路都在进阶。这也是大多数钱币玩家的必经之路,当你的眼力精进到一定的程度,鉴赏水平也随之水涨船高,普通的品种自然满足不了无限扩张的收藏欲望,一些以前眼里的精品慢慢就变成了鸡肋品种,只是如果没有师傅指引,中间需要走很多弯路,毕竟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在罗马,我们只要知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就足够了。

前段时间有位小兄弟跑来告诉我,玩够了钱到家这些普通品种了,近段时间一口下拿下了几枚“大货”,结果发给笔者一看,都是某评级锦盒的母钱、咸丰大钱等,无一例外的都是赝品,但是不是特别假的地摊货,需要放大图片,仔细看字口的高仿币,于是告知他赶紧申请退货,如此避免了几个W的损失。欲速则不达,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也许我们看直播、看快手视频,看到很多人手里的钱币真的让人欲罢不能,有时候笔者也会反问自己,为何玩这些年手里也没有一枚压轴的钱币,而别人手里的咸丰当千、当百、母钱都是一筐一筐的,但是反过来想,自己目前的财力和眼力是否能承受的住当千的分量?对我而言,拿一枚原味的咸丰当千放面前也看不出真假、修补、加刀这些问题,也就说自己的泉识还支撑不起对泉千的收藏需求,于是那就干脆放弃,毕竟动辄十几万的价格,是我们这些小玩家承担不起的。
玩钱币,大钱有大钱的好,小钱有小钱的秒。钱币收藏是来修身养性的,而不是让你用来攀比的,收藏永无止境,历代钱币上万个品种,又有几个人能全部纳入囊中?当你拥有了第一枚母钱,就会想着买第二枚母,当母钱到一定的数量,就会想着去买一枚雕母,以此类推,终究会有你触摸不到的天花板,因为你得明白一个事实,有些钱币是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钱币圈不缺有钱的人。所以你想明白这个道理之后, 不如安贫乐道,用心对待你过手的每一枚钱币,量变引起质变,当你的泉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了,你也就会厚积薄发,那时候你钱币进阶的钱也早已经在真金白银的历练中赚出来了。
——原创:捕梦人 泉色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