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些人的人生轨迹,就因为一次不经意的决定,彻底变了样。有这么个老百姓口头传的故事。
在清朝乾隆那个时候,有个挺穷的水手,名字叫张顺年。
有次他肚子疼得厉害,就下船去方便了一下,没想到这一举动竟扭转了他的命运。后来,他变成了个超级有钱的大善人,受到了好多人的尊敬和夸奖。
他的事迹,人们纷纷讲述,成了一辈子都值得学习的典范。
那么,张顺年到底是怎么做到这一步的呢?他究竟是怎么从一个普通的船夫,摇身一变成了个大员外的呢?
【第一次善行:拾金不昧】
张顺年小时候过得挺苦的。他家在江苏省高邮市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家里头穷,爸妈又走得早,就剩下他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年纪还大了。
他一字不识,也没啥手艺,全仗着自己的一双手,勉强糊口。打小他就在江上干起了船夫的活儿,天天忙着运货,赚的钱少得可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苦。
不过,在这种境况下,张顺年显现出了他出众的品格。他奶奶老是对他说,不管家里有没有钱,做好事才能招来好运气。
张顺年经常在心里琢磨奶奶说过的话,这些话成了他一辈子的行为准则。他自个儿没上过学,但靠着奶奶的言传身教,他懂得了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他人品好,实在、心眼儿好、做事讲原则、肯吃苦,周围的人都对他很敬重,也很喜欢他。大家伙儿都爱叫他“船憨子”。
那天下午湿漉漉的,江面上吹来的风挺凉快。张顺年刚忙完一趟货运,累得一身汗。他喘了口气,打算回家歇歇,可突然间,肚子剧痛起来,脸色一下子就白了。他赶紧找了个隐蔽的草堆,打算解决一下这个问题。
他正火急火燎地处理完事情,打算撤离时,眼角余光扫到了草丛边一个看着挺重的包裹。他心存疑惑,走近翻开一看,里头竟然全是闪闪发光的金银珠宝,贵得吓人。张顺年心里头猛地一紧,不由自主地想到这些宝贝能让他的人生大不一样。
“这些金银财宝啊……”他嘀咕着,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惊讶。
但张顺年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情,他果断地对自己说:“这东西根本不属于我。”于是,他打定主意要留在原地,等着失主回来找。
没过多久,一个大个子男人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过来,满脸着急。他瞅了瞅周围,然后三步并作两步走到张顺年面前,慌忙问道:“张顺年,你瞧没见一个包裹?”
张顺年不慌不忙地问:“那包裹里头具体都有些啥东西?”他的眼神里带着点小心翼翼。那男的立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包裹里头的玩意儿,啥颜色啥尺寸,说得一清二楚,一点没错。张顺年一听,心里头有了数,觉得这家伙估计就是找包裹的人,于是就把包裹给递过去了。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个和尚猛地从边上的草丛里蹦了出来,冲着张顺年和那个高个子瘦子大声问道:“你俩到底想干啥?是不是勾结在一起,准备干啥坏事呢?”
张顺年被这突如其来的罪名给震住了,他磕磕绊绊地想说明白,可话说出来却软绵绵的,没啥说服力。那个大块头呢,直接被吓破了胆,扭头就开溜,连看一下都不敢,地上只留下他逃跑时的一串脚印。
和尚一看这情形,心里头更加有数了,冲着张顺年就吼了起来:“你这家伙,胆大包天啊,敢偷我们寺里的宝贝,还想拿这包东西糊弄人!”话音未落,他就上前去抢那包裹,打算揪着张顺年直接送到官府去。
张顺年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况弄得莫名其妙,搞不清这和尚到底是从哪蹦出来的,也不明白这包裹是否真是他们寺里的宝贝。他心里觉得特别憋屈,想为自己辩解几句,可怎么也说不服那和尚。
他只能让和尚硬拽着走,心里头憋屈又没办法,感觉很无助。
就在这时候,突然传来了一声响亮的马蹄声,一辆漂亮的马车从远处飞奔而来。车里头坐着个穿官衣的大叔,他呀,就是高邮县的知县大人。
他瞅见路边有情况,就让赶车的停下车,自己下去瞧瞧咋回事。那和尚一瞅见是知县大人,立马就跪下了,把事情从头到尾细说了一遍,还不停地添油加醋说张顺年怎么怎么坏,求知县大人给他做主。
知县听完和尚所言,转头打量了下张顺年,眉头轻轻拧了起来,心里犯起了嘀咕。在他看来,这船夫的长相压根不像个小偷,并且他的眼神里一点慌张害怕的影子都没有,倒是显得挺淡定,挺无辜的。
他转头问张顺年:“有啥想说的不?”张顺年一听知县这么问,心里头乐开了花,感觉这回终于能洗清冤枉了。于是,他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碰上的事儿和心里的盘算,都告诉了知县。
知县听完张顺年的讲述,心里头更是嘀咕起来,不知道到底该信谁的。于是,他转头问和尚:“你说这包裹是你们寺里的宝贝,那能不能拿出点啥来证明一下啊?”
和尚呆了呆,琢磨了一会儿,开口道:“这个包袱是我们庙里一位老和尚给我的,他说这些宝贝都是从西边很远的地方带回来的,金贵得很,让我藏着掖着,别让外人瞅见。我手上也没啥别的证明,就他写的一封信,信上有他的亲笔字儿和章子。”说完,他从衣服里掏出一封信,递给了知县。
知县接过信,认真翻阅了一遍,突然发现信末的签名和盖的章子,居然是他一个老朋友的,还是个很有声望的高僧,普慧法师。
他和普慧是老相识了,两人以前一块儿去过西域探险,见过不少稀世珍宝。他对普慧的笔迹和图章特别了解,所以一眼就能分辨出这封信是真是假。
他心里猛地一颤,琢磨着:这信怕是假的,那和尚没准儿是个骗子,他八成想栽赃给这船夫,把包裹给抢了。
他板着脸对和尚讲:“你这封信啥地方来的?胆敢拿我老朋友的名头来骗人,你就不怕遭到惩罚吗?”
和尚一听知县的话,脸唰地一下白了,压根儿没想到知县竟跟那位高僧认识。他心里头一下子乱了套,想辩解两句,可嘴巴就像被堵住了一样,半个字也蹦不出来。只好低着头,连知县的眼睛都不敢瞅一下。
知县看到这情况,心里更加确信自己的猜想没错,他就对张顺年讲:“你别担心,我肯定不会错怪你,这包裹确实是你的,拿走吧。”
说完,他把包袱递回给张顺年,转头对和尚吼道:“你这骗子,胆敢耍我,有你好看的!我要把你押到京城,让皇上亲自来收拾你。”话音未落,他就吩咐手下把和尚绑起来,塞进马车里,打算直接带回县衙去。
张顺年瞧见这一切,心里头那个感动啊,说啥也控制不住,立马就跪下了,给知县大人结结实实地磕了三个头,嘴里不住地说:“大人,您真是火眼金睛,帮我讨回了公道,这份恩情,我这辈子都铭记在心。”
知县摇了摇手,讲道:“甭客气,我只是照规矩来。你是个好样的,心眼儿好,行事也正,我得夸夸你。这个包袱你拿好,好好把自己的日子过起来,往后也得继续做善事,别把你奶奶的话给忘了。”话罢,他便上了马车,朝着远处奔去。
张顺年拎着包,就站在那儿,一直瞅着知县的马车跑得没影儿了。他心里头那个激动和尊敬啊,简直没法说。他偷偷下了决心,一定要照着知县交代的话去做,好好过日子,多做善事,绝对不能白瞎了这份难得的福气。
他压根没想到,这只是他人生旅程里的头一遭奇遇,他的将来,还藏着无数让人惊叹的惊喜在等着他。
【第二次善行:救人一命】
张顺年接过了那个包裹,从那以后,他的日子完全变了个样。
他把包里的宝贝换成了好多银子,这辈子乃至下辈子都花不完。但他没忘本,没去瞎挥霍,还是守着那份好心肠和正直劲儿,过着简单又勤快的日子。
他拿了一部分钱,给奶奶和自己置办了个大房子,让奶奶晚年过得挺滋润。又用了一部分钱,娶了位温柔贤惠的老婆,两人生了一对招人疼的儿女。他还给自己搞了艘大船,开始跑起了货运。
他拿余下的钱,做了好多好事,帮了不少穷苦人家,救灾解困,建桥修路,还办学校医院,给当地人带来了不少福祉。这样一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响,大伙儿都管他叫张员外,对他敬重有加,心里头感激他,喜欢他。
张顺年的日子,那真是美得很,他感觉就像是走了狗屎运,老天对他特别好。他也没啥大追求了,就想着踏踏实实把日子过好,多做点好事积积德。
他压根没想到,自己的人生还会有第二段奇遇,命运里头,还有更大的好事儿在等着他呢。
那是个冷得要命的冬天,雪花飘飘洒洒,满地都是白茫茫一片,冷得让人直打哆嗦。
张顺年开着他的大货船,从南京带了一批粮食和衣服,打算送到北方一个受灾的地方,给那里的老百姓解燃眉之急。
在他的船上,装的不光是货物,还有几位志愿者,他们都是张顺年的亲朋好友。他们心里琢磨着,要跟张顺年一块儿,去干点有价值的事儿。
他们开着船,一路顺着长江朝北走,路过了扬州、杭州这些地方。这一路上,到处都碰到了当地老百姓的热情款待,大家对他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他们的船上,乘客越来越多,全都是想去北方的人。有的人是去找失散的亲人,有的人是想找个活路,还有的是想去当兵,或者是想出去看看世界。张顺年对他们特别好,不朝他们要船费,只要他们心地善良,就欢迎他们上船。
于是,他们的船开始变沉,速度也逐渐放缓,可他们的内心却变得愈发温暖,跳动得更快了。这艘船就像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处处洋溢着和睦与暖意。
他们的船只最后抵达了北方的一个码头,打算在那儿歇脚一天,采购点必需品,接着再往北走。
他们的船只抵达岸边,张顺年随即领着一拨人下了船,直奔邻近的一个市集而去。
当他们正要离开集市那会儿,突然听到有人吓得大喊大叫。他们赶忙抬头,只见一辆马车失控,直愣愣地往集市的人群里撞去。
张顺年瞧见那场面,心里猛地一揪,立马把手里的东西一搁,撒腿就往马车那儿跑,想拦住它。他俩很快就到了马车跟前,往里一瞅,心里头更绷紧了。只见马车上坐着位穿官衣的中年大叔,原来这人是这儿的知府大人。
他的马突然间受了惊,变得疯狂起来,怎么拉都拉不住。张顺年心里咯噔一下,定睛一看,认出了这位知府大人,不就是以前在高邮县救过自己一命的那个知县嘛。
他心里头那个感激啊,觉得就像是老天开眼,给了他一个回报恩情的好机会。于是,他啥也没多想,一个箭步就冲了上去,使出了吃奶的劲儿,紧紧拽住了马车的绳子,想赶紧让马车停下来。
他后头跟着几个人,这几个人也拼尽全力,帮他一起阻拦那辆失控的马车。他们的举动,让边上的人都注意到了,于是大家也都一股脑儿地加入进来。众人齐心协力,最终成功让马车停了下来,就这样,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灾难被大家合力避免了。
马车一停稳,知府和家里人全都松了口气。他们心里头那个紧张害怕啊,真是从来没经历过。身子不停地哆嗦,脸也白得吓人。
大伙抬头望去,发现马车边上围了一群人,眼神里头都是关心和佩服。人群里,张顺年站在那儿,手里还拽着马车的绳子,身上到处都是血。他朝知府轻声问道:“大人,您没受伤吧?”
知府一听到那声音,心里又惊又喜,立马认出了对方。他心里头暖洋洋的,感觉就像是老天爷特意安排的,让他能再次碰到自己的大恩人。他连忙从马车上跳下来,紧紧握住张顺年的手,满脸兴奋地说:“你是不是张顺年啊?”
两人认了亲后,张顺年有了知府的支持,生意越搞越红火,钱也越来越多。但他一直没变,还是那么实在、心眼好。他拿钱帮老百姓,一辈子都在干好事。
【结语】
张顺年这辈子,一开始只是个穷得响叮当的船员,但后来却翻身成了个大富大贵的员外。他原本默默无闻,最后却成了历史上留名的大好人。
他的经历,给咱们上了一课,说白了就是做好事有好结果,做坏事得倒霉。你行善,福气自然来;你要是作恶,那麻烦也就跟着来了。
他的经历,让我们琢磨起一件事,就是人生轨迹这东西,有时候会因为一个不经意的决定,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得琢磨下怎么抓住这些机遇,怎么做决定才是对的,还有咋样能给自己带来幸福,这些都是咱们得好好考虑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