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短信乱象终结?联通电信移动,6月起强制标注实名信息!

科技乐乐有点甜 2025-03-17 14:56:44

近年来,106短信平台成了骚扰短信的重灾区,不法分子经常假冒银行或知名商家,用账户异常、低息贷款等理由诱导消费者点击链接。上海消保委最新调查显示,76%的消费者频繁收到这类以106开头的短信,其中不少存在伪造签名、设置消费陷阱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政府部门通知和网站验证码等正规信息同样依赖106通道发送,因此如何让消费者快速分辨真假成为关键。

经过多轮协商,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已与上海消保委达成共识。从今年6月底开始,所有含义模糊或无法明确识别发送方的短信,都将强制标注规范的企业名称和实名信息。同时运营商将引入AI技术辅助拦截可疑短信,不过消保委副秘书长唐健盛强调,技术拦截只是辅助手段,更重要的是让消费者通过实名标注自主判断短信真伪。

尽管实名制能从源头减少部分骚扰短信,但专家指出问题根源更复杂。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张继红分析,当前违法成本过低导致骚扰短信泛滥,发送者轻松获利而消费者维权困难。建议明确骚扰短信定义并提高处罚标准,建立单条短信最低索赔500元的小额诉讼制度,降低维权门槛。此外,个人信息泄露和伪基站等灰色产业链也需重点打击。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无法完全屏蔽106短信,因为政务通知、验证码等重要信息都通过该渠道发送。上海消保委每年收到大量积分清零投诉,其实商家多数通过106短信提前通知,但这类提醒常被手机防骚扰系统误拦截。这种情况凸显出既要治理骚扰短信,又要保障正常信息传递的双重挑战。

目前三大运营商已推出具体措施,例如中国移动建立企业签名数据库并提供精准免打扰服务,中国联通采用数字化校验确保签名真实性,中国电信则对不包含退订方式的短信零容忍。这些整改能否有效遏制骚扰短信,还需观察6月新规实施后的实际效果。网友们能相信三大运营商的决心么

0 阅读:74

科技乐乐有点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