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医院闪耀“中国之光”!迈瑞全球化走向纵深

观点 2024-10-31 10:27:39

一场“医生荒”正在全球加速蔓延。

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一项研究估算显示,以医疗服务覆盖至少80%的人为标准,医生密度最低阈值为每万人20.7名。但在东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每万人仅有2.5名医生!

医生短缺的后果显而易见。数据显示,在中低收入国家,每年有500多万人死于低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360多万人死于医疗资源匮乏。

很长一段时间里,这种“医生荒”大多出现在非洲、东南亚、拉美等区域的中低收入国家,但近几年,这个趋势逐渐席卷至发达国家。

在美国,医学院协会发布数据显示,该国目前缺少约2万名医生,到2034年,缺口可能上升到12.4万。

在英国,截至2024年3月,二级医疗机构有约10万个职位空缺,其中医务人员空缺8796名。

在澳大利亚,由于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流失严重,一些偏远地区已经出现一医难求的尴尬局面。在新南威尔士州的因弗雷尔郡,仅剩的6位医生要照料辖区内将近1.8万人口。为了在公立医院排上号,一些病人的轮候手术时间已经超过了1年——这是澳洲20年来患者的最长等待时间。

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不久前,新南威尔士州护士和助产士协会的成员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罢工,要求政府为护士加薪15%。

而离我们更近一点的韩国,一份医科大学扩招方案,引发约1.2万名实习和住院医生递交辞呈、罢诊离岗,医疗人才更加青黄不接。

这个现象还有加剧的趋势。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1500万医务工作者的缺口。医疗资源的紧缺,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

1

尝试

要想改善“医生荒”,有两个解决方向。

一是多招医护人员。这条路短期内很难实现,因为合适的医生供给并不多。以中国为例,一个普通的全日制本科临床医学生,就至少要经过5年学制学习、实习、规培等步骤,才能成为合格的基层医生。一名有经验的高级医护人员,培养周期则更加漫长。

另一个方向是升级医疗设备,提高医护人员的效率。这一点,大洋彼岸的汤斯维尔大学医院(Townsville University Hospital)已经做出了新的探索。

汤斯维尔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北部的最大城市,也是澳大利亚大陆南回归线以北的最大居民点。而汤斯维尔大学医院则是昆士兰北部唯一的三级医院,其为周边近70万人提供转诊服务。

面对巨大的医疗挑战,该医院制定了计划,希望在2018年—2028年间,改变诊疗护理模式,以解决医护资源短缺和巨大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

这场改革中,一个重要的方向是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升级。而助力这场改革的,是一家来自中国的公司:迈瑞医疗。

如果你去到汤斯维尔大学医院,你会发现,这里有上千台各类医疗设备都是迈瑞生产的,仅监护仪一项,就超过800台。

数千公里之外的汤斯维尔大学医院,为何会选择来自中国的医疗产品?

过硬的产品质量是第一考量。此前,汤斯维尔大学医院的医疗设备基本来自老牌国际巨头。但这些设备已经非常老旧,用了有13年左右。

该医院这次“更新换代”选中的迈瑞医疗,早在1995年就成为行业内首批通过德国TÜV南德意志集团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2004年,迈瑞的监护仪首次获得FDA 510(K)产品认证进入美国市场,至今通过多次FDA的现场检查。

另一方面,迈瑞的设备很容易上手。汤斯维尔大学医院急诊科的资深责任护士Paul Mateos还记得,他们最早接触的是迈瑞的无创呼吸机,后来是监护仪,再后来是ICU设备。这些设备的一个共性是:操作非常接近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设备。

而且,迈瑞的这些产品之间是互联互通自成一体的。在汤斯维尔大学医院IT总监Michael Barber看来,他倾向于一次性整体更换整个设备群,因为这样能确保不同设备“互相通信、有效协作”。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迈瑞的BeneVision N1监护仪,设备小巧,可以在不同区域间轻松携带,从前台分诊处到资源室,再到患者的病床旁,都能用同一套监测设备和相关装备为患者提供服务。

一整套的产品搭配,可以让医疗诊断更加流畅、迅速。于汤斯维尔大学医院而言,这意味着,更少的医护人员可以操作更多的设备,快速且高效。

让汤斯维尔大学医院下定决心的,还有迈瑞周到的服务。

在此之前,医院首席执行官Kieran keyes有一个最大的担忧:在装机完毕,供应商撤场时,但设备的实际使用者却没有准备好,那该怎么办?

迈瑞用行动打消了Kieran keyes的忧虑。在汤斯维尔大学医院,迈瑞的团队花费了大量时间与医院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目标。合作敲定后,也定期举行内部会议,并与客户会面,确保项目按照计划进行。有一次,在短短两天时间里,迈瑞的工程师们完成了ICU的21个床位及设备安装、调试。

这让Kieran keyes非常感慨:“他们从一开始就准备好了对我们的支持。”

2

突围

对饱受“医生荒”困扰的澳大利亚而言,汤斯维尔大学医院的新尝试,无疑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Paul Mateos就直言,作为澳大利亚最大、最繁忙的急诊科室之一,汤斯维尔大学医院急诊科面临设备管理、多学科合作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困难,但迈瑞医疗带来的设备和技术改进了临床工作的流程,给急诊科带来了极大的助力。

与此同时,另一重疑惑随之而来:来自中国的迈瑞,是如何进入澳大利亚市场的?

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一场艰难的突围。这一点,Paul Woodhouse很有发言权。Paul Woodhouse于2015年加入迈瑞医疗,如今是迈瑞澳洲总经理,在他的认知里:

“澳洲人比较保守,他们总是坚持和习惯与自己熟悉的人打交道、做生意。”

一个如此保守的国度,且在重度依赖欧美品牌的背景下,为何大规模选择了迈瑞的产品?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一家中国企业的24载全球化布局说起。

时间回到2000年,彼时的迈瑞发现,全球医疗设备行业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是一个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但中国的份额又很小,仅占3.5%。与此同时,迈瑞的两个大类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做到了30%。

综合国内外形势,加上对自身技术的自信,迈瑞迅速成立了国际业务部,专门开拓海外业务。

在国际化初期,迈瑞一方面瞄准欧美市场客观存在的基础临床需求,打造出极具性价比竞争优势的监护仪,进而带动其他产品。另一方面,迈瑞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办事处,借助经销商渠道和本地化市场团队,进一步打开发达国家市场。

出海的第二个十年,迈瑞的主线是并购。实际上,纵观全球医疗器械巨头的发展史,几乎都是一部并购史。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13年,迈瑞颇具前瞻性地收购了硅谷高端彩超技术领军企业Zonare,后来推出了中国第一台高端彩超,并由此迈入全球影像技术领导者的阵营。

数据显示,迈瑞自2008年以来共发起10多起并购,通过“自研+并购”双管齐下,迈瑞不断夯实其全球研发、销售、制造一体化平台。从那之后,迈瑞也正式开启一骑绝尘的全球化增长之路。

出海的第三个十年,迈瑞遇上了疫情。但这家企业抓住了机会,成功化挑战为商机。2020年全球疫情最严峻的时候,迈瑞为全球提供超过50万台抗疫设备,其中约20万台发往海外超过160个国家。

在澳大利亚,Paul Woodhouse记得,疫情的爆发让北美和欧洲的设备断供,汤斯维尔本就比较偏远,这下更被巨头们忽视。

正是借着这个机会,迈瑞成功切入汤斯维尔大学医院,并用过硬的产品和服务站稳脚跟。

使用过迈瑞的产品之后,汤斯维尔大学医院急诊科的资深责任护士Paul Mateos说,迈瑞的产品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几乎是全方位的。Paul Mateos有着23年工作经验,使用过20多种监护设备,但“迈瑞产品带来的体验却是前所未有的”。

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汤斯维尔大学医院的医疗资源均等化探索。

澳大利亚有着众多的土著居民,而且很多土著居民不喜欢离开自己的族群社区。在外出就医的时候,如果不能带着家人一起来(医院),他们会非常恐慌,甚至会暴力虐待医护。

作为昆士兰北部唯一的三级医院,汤斯维尔大学医院辐射整个昆士兰北部,其中就包括一些偏远的土著社区。

如何让偏远地区和土著居民都享受平等的医疗福利?这个棘手的问题,同样得到了迈瑞的助力。

迈瑞的“瑞智联”生态系统,通过将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输注泵等智能硬件连接,实现设备物联与数据互联。凭借这一整体解决方案,当地的土著居民可以留在社区,通过远程医疗享受汤斯维尔大学医院的专家诊疗。

医院信息技术主任Michael Barber说,服务数字化使偏远地区的医护人员也能及时访问关键的患者数据,并与汤斯维尔的专家进行沟通,从而改善这些社区的医疗服务。

在迈瑞出海第三个十年的征途上,这样的故事还在不断上演。

3

进击

布局全球化24年来,迈瑞日益走向世界的纵深。

财报显示,2023年,在生命信息与支持领域,迈瑞突破了接近300家全新高端客户,还有超过500家已有高端客户实现了更多产品的横向突破。

在澳大利亚,如今迈瑞的产品也正在进入当地的顶级医院,例如墨尔本的阿尔弗雷德医院和皇家墨尔本医院等。

视野再放大一点,在2023年Newsweek(美国新闻周刊)评选的全球TOP 100家医院中,迈瑞已覆盖80家。中国智造,已经在和国际一线医疗器械企业同台竞技。

走向世界24年后,迈瑞在北美、欧洲、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设立了62家境外子公司和5大海外研发中心,建立了覆盖全球的研发、营销及服务网络,2023年,迈瑞的国际业务收入突破135亿元。而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在国际市场增长超过 18%,其中欧洲和亚太市场增长均超过了 30%。

2023年,迈瑞在全球医疗器械上市公司领域的收入排名已提升至23位。榜单中,迈瑞是唯一一个最有希望率先进入前二十的中国企业。

从市场空间看,根据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整理的数据,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952亿美元,并将以5.71%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增长,至2027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达到7432亿美元。

不难想象,一张崭新的“中国名片”,将出现在世界医疗行业的舞台中央。

0 阅读:46

观点

简介:十万emba同学的观点汇集,超越精神世界的广深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