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人民解放军总部大礼堂内,一场隆重的授衔仪式正在举行。无数将士们肃立军容,冠戴崭新的肩章,满怀骄傲和自豪。
但在这场热闹的仪式上,却有一个人的缺席引发了诸多猜疑。
这个人,就是老革命杨宗胜。按照他的资历和功绩,本应获得中将军衔。但在上级评审时,他的军衔一再被降级,最终仅授予了大校军衔。
对此,杨宗胜愤而拒绝出席授衔仪式,态度坚决,原因究竟为何?
杨宗胜出生于1906年,祖籍湖南湘阴。幼年时,家境贫寒,不得不被送到城里当学徒,后来又做过锅炉工,受尽地主阶级的压榨和剥削。
直到20岁那年,我军来到湖南驻防整训,杨宗胜第一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大受鼓舞,立志投身革命事业。
1926年,杨宗胜加入当地的农民武装协会,次年被发展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由于有过几年私塾文化底子,思想进步很快,很快就被提拔为营长。
上级领导见他聪敏肯干,遂借调他到军团供给部工作,从此步入后勤保障这一行当。
红军长征时期,杨宗胜一路坚守岗位,在艰苦的行军道路上默默付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宗胜担任八路军359旅供给部长,保障了整个旅部的后勤工作,深得上级领导赏识。
解放战争期间,杨宗胜儿子在中原突围战役中不幸牺牲。虽饱受悲痛,但他依旧咬紧牙关,亲手掩埋了儿子遗体。
随后他被调任太岳军分区后勤处长、西北野战军后勤部政委等职,为战场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勤补给。
这样的资历,就在大家以为杨宗胜可以获得中将军衔时,事情却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转折。
总后勤部最初上报时,给他评定的是少将军衔。但在最后的授衔名单中,他的军衔却变成了大校,直接从将星降为校级了。
这样的做法无疑让杨宗胜感到很没面子。一方面,他在革命战争年代就曾任过正军级职务,本应该被授予中将;另一方面,很多他的旧部也获得了比大校更高的军衔。
作为一个资历老、功勋彪的老革命,居然连个将军衔号都没有,实在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上级如此"小题大做",连降杨宗胜三级军衔?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一个谜团。
有一种说法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杨宗胜曾利用职权包庇了一个地主,以报答此人当年在建立抗日根据地时给予的帮助。而这一做法被有关部门视为"左右门路"而给予处分。
也有人分析,或许是杨宗胜常年在后勤系统任职,并未在前线建过什么功勋,加之年事已高,所以在评衔时才会被"精简"到大校军衔。
无论是哪种原因,对于一名走过亲身经历,见证了党的根本宗旨如何践行的老革命军人来说,显然都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和打击。最终,杨宗胜愤然拒绝佩戴新肩章,也未现身在授衔仪式的现场。
虽然军衔遭贬,但上级领导并未对杨宗胜忽视和放弃。为了给他一个体面的退路,杨宗胜被增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任副参谋长一职,这样就不用穿着那件让他如鲠在喉的大校军装了。
在新疆这片热土上,杨宗胜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他扎根边疆,先后担任过生产建设兵团副参谋长、副司令员等职务,为维护祖国边陲、建设社会主义新疆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直到1981年,75岁高龄的杨宗胜因病在新疆离世。临近生命的终点,他被授予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的光荫职务,可见他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贡献。
至今,杨宗胜军衔之谜仍有待进一步厘清和解开。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位曾饱经磨难、革命坚定的共产党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铸就了一个真正红色英雄的人生典范。
少将衔是该给的,当时的后勤补给工作并不好做,缺粮少米,缺少弹药…向革命老英雄致敬!
像甘将军那样,可以转业回乡务农的也挺好的!
中将就我看也是不可能的,凭资历少将差不多。还有点偏高。不过也是革命老英雄,致敬[点赞][点赞]
当时评定军衔是很慎重的,一再降级肯定有不宜公开的原因。但他为国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向老一辈革命家致敬!
西北军区后勤部政委,按二级单位是军级少将。结局比很多人好。
好好为人民服务,不要争名夺利
那些牺牲的同志该授什么衔?!有必要争吗?!
做后勤保障比前方打仗的评衔确实会低一些
在当时的历史时期做后勤工作的确实不受戴见,但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比在前线更不容易。
说的是真的,新四军五师的罗厚福三个一级勋章五五年授大校军衔
拿了再说嘛
许总也是不大服气,他说他可以干个大将。
对比那些牺牲了的先烈呢?别再图这些虚名了,许光达要辞大将衔徐立清从上将自降中将他们都是淡泊名利。
26年,中将应该是可以的
这不公平呀?
铮铮铁骨
81年,75岁,已经跑赢很多人了。
那个年代大家都不容易,干后勤一样太难。缺武器缺粮,还经常因为分配问题被人指责,压力确实大。干好了,别人也觉得是应该的。
顶多少将
中将你就是给不了,少将也该给啊,这明显就是羞辱啊。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太多了!
怎么不给评个少将呢,可惜可叹
26年驻训
增派!光荫职务!这都用了些什么词。
主要是后勤,没立啥战功,凭资历顶多少将吧
生产建设兵团不用穿军装?
他很牛逼么?
当年的将军太多了,导致后来取消军衔
看不开哟
是立过功,上过战场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