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电影市场究竟是如何走到如今的?

42号乌托邦 2025-04-14 22:31:45

2000年后张艺谋开启大投资大明星大制作时代后,市场票房观影人数开始飞升。催生一大批到现在还被翻来覆去解读的大制作成本“烂片”,比如凯子哥那几部电影。

后来“疯狂的xx”系列,小成本喜剧大热,电影人一窝蜂地去拍,黄渤徐峥沈腾等开始带起票房观影人数暴涨,后面流浪地球想把好莱坞式的影视工业带进来,不过效果如何目前还未知

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的片商没有自己造饼和创造IP的能力。投资依旧跟着市场摇摆不定,今天喜剧火了就去拍,科幻片火了就跟着拍…

我觉得中国电影市场依旧没有“产业链”这种东西,对比韩国人真的,现实主义、科幻、喜剧、战争奇幻魔幻恐怖犯罪时代…各种类型都能拍,而且都还偶有佳作,产业链也很成熟。这才叫健康的市场吧?虽然这几年流媒体影响下,线下电影票房观影人数遭受巨大打击,但是流媒体剧集和电影依旧享受着这个产业链带来红利。

看中国的电影,首先是投资。动辄上亿美元拍一部喜剧,和科幻片一样多完全看不出钱花在哪。而且国产片的特效是有很大的问题,就是似乎没有“特效总监导演”这个职位。特效都是导演自己和团队在跟着,导致特效想要的效果很差花的钱还多。

电影刚出现的年代,面对的是收音机和纸媒,直接降维打击,带着人们的回忆走到今天。而时代发展到这里,电影这种娱乐形式本身也略显颓势,也许再过几十年,就变成像广播剧舞台剧一样的遗留文化形式了。

国内这帮拍电影的,在市场包容性高的时候没能建立起一套东西。现在这种失去规律的观影市场,就更别想找到一个赚大钱的法门。而为什么失去规律,因为电影本身这种娱乐形式在现在的国内就不“时髦”了。短视频,短剧,手游,单机,网上吵架都能调动更多的多巴胺,那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成本在还没有踏入电影院的人眼中肯定是形成了一种壁垒。

娱乐形式发生改变了。就像艺术从写实到抽象,大银幕也慢慢像艺术馆里的名画,而最流行的还是手机里的抽象meme……

主管部门死活不搞分级、不规范审核,信奉“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导致很多类型片的创作受到严重限制甚至压根发展不起来(恐怖,惊悚,犯罪,黑帮,警匪,现实批判等);

电影人们逮到一个类型题材火就一窝蜂地拍(十年前的怀旧青春片,近些年的主旋律片),疯狂吃老祖宗留下的老本(动画电影基本就靠逮着封神、西游、白娘子等传统故事各种改编)

观众口味不断下沉,国内电影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娱乐活动,大家缺少观影文化。看电影只图话题共鸣和情绪刺激,没有耐心也没有基本审美,特别吃营销炒作,把一堆五六分水平但疯狂营销片子捧上票房十亿、二十亿、三十亿(默杀,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热辣滚烫等)。

总结来说就是以下三点:

1.缺乏市场定力,迫切来钱快。本质是对电影没有爱,只有利。

2.在电影工业体系还没有建设起来之前,抢先急忙金融化。电影项目成了金融把戏的载体,各方上下其手。

3.不明朗且条件苛刻的影视审查机制,阻碍很多更有看点和深度的内容,影响剧本创作和投资信心

也许在国内,电影的好时代结束了。这个产业没能保护好自己的生命力,没能建立起一套社会的语言体系。

中国电影的路还很长…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