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四季》第二季走进福建:于山海之间,寻闽味悠长

凝云聊综艺 2025-04-15 14:44:33

福建,一片被山海深情拥抱的大地,不仅以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与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引人入胜,其独特丰富的美食与悠然丰盈的生活美学更是让人流连忘返。一席山海,三餐四季。4月13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商务部联合摄制的大型美食文旅节目《三餐四季》第二季走进福建,深入探访“榕城”福州和“福建粮仓”南平的特色美食,在浓浓烟火气中感受闽地独特饮食智慧,体会福建人在山海相逢中孕育的美食哲学。执一箸一匙聆听山海之味的文化交响

在《三餐四季》第二季福州站中,寻味团从千年古榕树下的一盏茉莉花茶启程,踏上了一场跨越山海的闽菜探访之旅。茉莉花茶需“四窨”方成,正如福建美食的底蕴,是山海交汇造就的独特风味,亦是千年中原文化与海洋文明交融的结晶。

福州东临台湾海峡,闽江穿城而过,得天独厚的山海资源让食材“天赋异禀”。一碗捞化,以鲍鱼、蛏子、螺片、鱿鱼、海松茸、牛肉等多种新鲜食材自由搭配,造就一碗多味交融的“鲜”;一颗鱼丸,需“庖丁解鱼”般的技艺,以深海鱼茸裹住山间猪肉,“不偏心”“不露馅”方成“团团圆圆”的象征;而佛跳墙,更是集山海精华于一坛,历经16小时熬制,琥珀色的汤头中藏着中原移民的味觉记忆。福建沿海地区擅长寻觅海中鲜味,并不临海的南平则喜欢在山里寻觅美食。这里有“南⽅灵芝”之称的红菇、“肠胃清道夫”之称的龙爪菇,和“菌中之冠”之称的竹耳等林间⾄宝,也有雷⽵笋、苦笋、马蹄笋、四⽅笋、冬笋等能够满足四季不重样的笋资源。而南平“山路菜”的秘诀不仅在于丰厚的自然资源,也在于南平百姓“靠⼭吃⼭”的饮食智慧。红菇需深夜采摘、冬笋需隔火慢烤,食材的珍贵与烹制的繁复,是山民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生活的珍重。于佳肴之间见证匠心智慧与美食创新烹饪美食的匠心不在炫技,而在于“慢工出细活儿”的极致耐心和日复一日的坚守。鸡汤汆海蚌的鲜甜嫩脆从何而来?需要鲜活海蚌剖壳取肉并预先烫煮,与银芽、竹荪、海蚌针一同放入小碗中,随后用数小时慢吊的鸡汤冲泡,看似简单却颇有讲究的流程体现了福建人对自然至味最本真的守望与敬畏。糟炒蚬子鲜辣开胃,煎糟鳗鱼外酥里嫩,淡糟螺片刀工如诗,福州人用酿酒余渣缔造了红糟的传奇,展现“万物皆可糟”的智慧。红糟,原是酿酒后废弃的渣滓,经过古⼈精妙的转化,“糟粕”成了“精华”,成为了闽菜中独特的调料,这种“变废为宝”的智慧,恰是闽菜传承千年的缩影。创新亦是闽菜的生命力。福州父子将佛跳墙创新为“素八珍”与“渔都八鲜”,既尊重传统,又拥抱多元;南平熏鹅匠人沈丹,以武夷山大红袍入熏料,让茶香与米香交融,赋予农家菜以雅致。节目中,食材的跨界与技法的突破,彰显了闽菜“要走向世界,需有客随主便的自信”的发展之路。在此心安处解锁烟火人间的幸福密码

节目中,不仅有活泼生动的打闹逗趣、精细巧妙的备菜烹制、详尽酣畅的风味品评,还有百味交融的烟火气息、独特充盈的生活美学和朴实动人的乡土情怀。

地道方言,让美食瞬间升华,增添了浓浓的家乡味道。在福州,捞化遍布街头,食客们的桌边总会放上一瓶“哈呦”,也就是堪称福州“小海鲜宝”的虾油,而福州人对虾油的热爱,也体现在说⼀个⼈口音正宗,就会讲他说话有“虾油味”。

最简单的食材往往蕴含着浓厚的温情。⼀颗蛋二两肉三根筷子,简单的工具与食材成就了⼀道不同寻常的鸭蛋美味—灌鸭蛋,有它在的餐桌上,萦绕着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时的欢声笑语,也蕴藏着邻里之间你来我往,互相照顾的情谊。

南平熏鹅的冷吃哲学,蕴藏了山民热时苦涩,冷后回甘的生活智慧,沈丹的视频账号“乡愁”,记录着挖笋、熏鹅、纳底汤的日常,让观众透过屏幕触摸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幸福。这种幸福感,不仅源于自然的馈赠,更源于人对土地的深情。节目中,每一道美食都是“乡愁”的具象化,在这里,食物带来的不仅是味觉上的享受,还有人情味和心灵深处的归属感。《三餐四季》第二季以美食为线,串联起福建的山海脉络与文化基因,让福州的海纳百川与南平的山野质朴,共同勾勒出“闽味”的多元面貌。让我们跟随《三餐四季》第二季,继续探访地方美食,感受人间烟火,寻觅美好生活的答案。

0 阅读:2

凝云聊综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