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月28日,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联合国已收到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正式通知,退约将于2026年1月27日生效。
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他在当天即签署行政令,宣布美国将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这与其在本次竞选阶段提出的主张一致。
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巴黎协定》。2016年,《巴黎协定》获195个缔约国确认并正式生效,美国是第一批签署并批准该协定的国家之一。
根据协议,发达国家将继续在减排工作上发挥表率作用,同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同时,《巴黎协定》倡议全球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0年11月4日,在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坚持下,美国正式退出该协定。2021年2月19日,时任美国总统拜登促成美国重新加入《巴黎协定》并公开致歉。
特朗普为何执意退出这一气候变化协议?超级大国美国的频频“退群”是否将逆转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01
视气候问题为骗局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任期内曾试图推动美国领导全球气候治理。
为此,他对内推动国内的能源结构的变革,依靠页岩气革命等能源创新强化减排能力,大力倡导清洁能源,并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力争减少煤炭的使用。
对外,奥巴马以气候议题为立足点开展对外交往,团结有志同道,如同与中国联合发表《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如与印度设立了美印气候变化工作组,助力印度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行动;如促成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三国共同建立“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并通过了《北美气候、清洁能源和环境伙伴关系行动计划》。
特朗普继任后则实施了反转一百八十度的政策。
在上一届任期内,特朗普就奉行“美国优先”原则,美国政府气候政策的重心由此内转,陆续执行了退出《巴黎协定》、大幅削减气候相关领域科研预算、解除能源开采禁令等决策。
其实,自从特朗普走向政坛,就从未停止对气候变化严重性的质疑,甚至在推特上公开散布“全球变暖”是发展中国家刻意编造出来的概念等言论,视气候问题为“骗局”。
由特朗普任命的美国能源部前部长里克·佩里也认定气候变化是一种“世俗的碳崇拜”,声称是气候科学家在操纵数据,目的是获取资金。对于其他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里克·佩里也多有指摘,甚至公开质疑大部分的气候变化数据。
此前,特朗普政府的白宫顾问、反对参与气候治理的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家威廉·哈珀在接受《卫报》采访时直言“气候领域的所谓科学实际上更像是一种邪教”。
持类似言论的人一般被称为“气候怀疑论者”,这一群体通常会认为全球变暖是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关涉甚小,同时认为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是被夸大的。
在上一任期中,特朗普在与气候、能源相关的部门中大肆任命这类人士,这一特点在他的新任期内也有体现。
最新消息显示,特朗普任命克里斯·赖特出任美国能源部部长,赖特曾任油田服务公司Liberty Energy的首席执行官,被认为是传统化石燃料行业的坚定捍卫者。他曾公开表示:“世界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运行,我们需要石油和天然气。呼吁10年内摆脱化石燃料是一个‘荒谬的时间表’。”
此外,担任美国环境保护署新任署长的李·泽尔丁也是外界公认的“反环保者”。在2015年至2023年任职国会期间,他便多次反对扩大环保政策。
02
“退群”的两层深意
特朗普执意退出《巴黎协定》蕴含着美国国内两党政治的深层博弈以及美国气候政策的周期性调整。
自20世纪90年代起,气候变化这一议题就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一大分歧点。之所以今日美国在《巴黎协定》去留问题上“进进出出”,主要原因就在于两党在气候议题上形成的对立态势。
大体而言,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民主党的主流立场是积极应对;共和党的主流是怀疑、观望,并默认减排会侵害美国经济。党派观念又向下影响了选民群体,进而影响了全体美国民众对于气候问题的态度。因此,政客利用气候问题相互攻讦在美国屡见不鲜。
在“票仓”分布上,民主党控制的如马萨诸塞州、加利福尼亚州和纽约州等蓝州多是代表金融界精英、中产阶级人士和知识分子利益的州,因而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时表现得开明积极。共和党控制的红州代表的多是能源重工业和制造业集团的利益,如得克萨斯州、阿拉斯加州,这类地区的政治风气较为保守,固执地认为气候政策易损害能源经济,所以对气候政策多持抗拒态度。
出身共和党的特朗普的立场是显而易见的,并出于为选民负责的目的而维护红州的传统能源行业利益。此前,奥巴马力推《清洁电力计划》和拜登的“绿色新政”也与二人的民主党身份密切相关。也正是因为立场问题,特朗普先后终结了上述两项政策。
自然灾害是美国气候政策周期性调整的重要影响因素。
2012年,飓风“桑迪”登陆美国,给美国的交通、金融、农业、保险和能源等行业带来巨大损失,美国东部18个州一度有超过820万户居民和商家停电,给美国带来了约62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波及了6000多万人口。“桑迪”是美国有记录以来对本土造成破坏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受“桑迪”影响,美国国内自那时起开始重新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民众也要求政府在气候治理上有所作为。
据美国第三大智库皮尤研究中心统计,在2009年只有57%的美国人认可全球气温上升的科学证据,截至2013年7月,已有69%的美国人开始相信全球变暖的科学证据,更有40%的人认为美国的主要安全威胁是气候变化。
这场基于飓风的全民舆论大潮为奥巴马出台气候治理政策和积极筹划参与《巴黎协定》谈判扫清了许多障碍,尤其是党派争端。
当自然灾害退场,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情况并不罕见。
所以,特朗普现在执意退出《巴黎协定》、大力为化石能源行业解绑也就不足为奇了。
美国现在需要的是更为直接的好处,比如创造就业机会,比如降低新能源带来的社会成本,比如重塑“能源优势”以维护核心利益。
03
未来可期
从2024年底到现在,已有不止一位ESG领域专家对《企业观察报》记者表示,虽然特朗普大概率会延续上一任期的种种短视政策,但相信他的执政能力在这一届内会更为成熟,“意气用事”的举措会有所减少。
此外,气候变化问题非一国一地之急,全球正在共同接受这场考验,美国亦不能置身其外。也许美国“走回头路”的动作可以影响阿根廷等少数几个国家,但不可能让全球所有国家都打退堂鼓。从长远来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这一潮流无可逆转。
而且,新能源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难以估量的财富。无论是发展传统能源还是新能源,目的都是保持发展和创造财富。因此,在共同目的的引领下,各国团结发展的前景并非镜花水月。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刘虹撰文表示,面对特朗普政府能源政策调整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中国相关部门需适时跟踪美国对华能源政策走势,关注贸易关税壁垒和市场风险,包括油气市场和新能源市场的变化情况,加强中美战略对话与沟通,寻求对等机制,备足可选择的反制措施与政策工具。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微信公众号:cneoguo(企观国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南路2号
电话:010-68719177 13911965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