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足球暴论后,指责华为封闭垄断,孙凝晖院士的怨气从何而来

弘舟看武器 2024-09-21 21:54:39

中科院院士孙凝晖在2024中国计算机大会上,说中国AI与中国足球一样落后,还称美国是技术火车头。

这言论被指有唯美独尊和不自信之嫌。

他还将人工智能时代的碎片化与解放前军阀割据类比,指责华为封闭垄断,想搞端到端的全产业链模式。

但华为P70拆机结果显示,其使用的37枚芯片中有18枚来自其他国产企业,说明华为并不封闭。

而且华为的市场地位是靠自身实力竞争得来。

华为所谓的“封闭垄断”是美国打压下的无奈之举。

孙凝晖作为中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在指责华为时,自己又为国家打破“卡脖子”技术做了什么贡献?

孙凝晖的“中国足球”言论

当被问及“为何中美AI领域在追赶了两年后,依然存在2-3代的差距”时,孙凝晖院士的回答出人意料地将话题引向了体育领域。

他比喻道:“就像中国足球,我们越追赶,似乎与领先者的距离就越远。

美国就像是技术的火车头,而中国AI,似乎正经历着与中国足球相似的困境。”

此言一出,立即在会场内外引发了强烈的反响。

一方面,有人认为孙凝晖的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中美科技竞争中的某种无奈与焦虑;另一方面,更多的声音则指出,这样的类比存在误导之嫌,有唯美独尊和科学不自信之嫌。

毕竟,科技的进步与足球运动的竞技水平提升,在本质上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简单类比。

这一言论也与欧洲多位政要所持有的观点相悖,他们普遍认为,在人工智能领域,中美两国是无可争议的领先者,其他国家尚难以望其项背。

孙凝晖对华为的指责

紧接着,孙凝晖将话题转向了华为,他用更为尖锐的言辞批评了华为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战略选择。

他将当前技术的碎片化现象与解放前的军阀割据相提并论,认为华为正在尝试建立一种“中式的封闭、中式的垄断”。

孙凝晖指出,华为试图从制造到指令、软件、大模型、应用,再到智算中心、算力网等,构建一条端到端的全产业链模式,所有环节均由自己掌控。

在他看来,这种策略不仅难以成功,而且与当前全球化的技术合作趋势背道而驰。

对华为不封闭的论证

事实果真如此吗?

为了验证孙凝晖的论断,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审视华为的实际做法。

日本半导体调查公司对华为最新款手机P70的拆机结果显示,这款手机所使用的37枚芯片中,有5枚来自韩国和德国,而中国制造的芯片则占据了高达86%的比例,其中华为自研芯片就有14枚,另有18枚来自其他国内企业。

这一数据无疑是对华为“封闭”说法的有力反驳,证明了华为在坚持自主研发的也积极与国内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

华为在产业生态中的积极作用也不容忽视。

近年来,华为多次出手相助,拯救了因美国制裁而陷入困境的企业,如国产光学龙头企业欧菲光,以及信息产业中多家面临生存危机的企业。

这些行动不仅彰显了华为的企业责任感,也进一步证明了其在推动国内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的重要贡献。

华为“垄断”的辨析

再来看华为所谓的“垄断”问题。

事实上,华为的市场地位并非靠政府扶持或强制手段获得,而是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相比之下,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在信息产业中的封闭性和垄断性更为显著,而华为在这一点上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为重要的是,华为的“垄断”其实是在一种特殊背景下形成的——即当其他中国企业因技术、资金或市场等方面的原因,难以涉足或难以做好的领域,华为挺身而出,通过自身的努力填补了这些空白。

这种“垄断”不仅是对企业自身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科技产业整体实力提升的一种贡献。

华为“封闭”的原因

至于华为为何会走上看似“封闭”的道路,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外部因素。

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华为原本是一个高度开放、国际化的企业,其美国企业客户每年都能带来价值不菲的零部件采购订单。

随着美国对华为的全面制裁和打压,华为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市场来源,不得不在逆境中寻求新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选择构建自己的产业链体系,虽然看似“封闭”,实则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无奈之举。

对孙凝晖的质疑

我们不得不提及对孙凝晖院士本人的一些质疑。

作为中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院长,孙凝晖在科技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在指责华为的人们也不禁要问:孙凝晖院士及其所在的研究机构,在为国家打破“卡脖子”技术、推动科技进步方面,又做出了哪些实质性的贡献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对孙凝晖院士的言论全盘否定或过度解读。

作为一位科学家和学者,他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同样地,作为公众人物,他的言论也应该经得起推敲和检验,避免给公众带来误导或不必要的困惑。

对于华为来说,其“封闭”与“垄断”的争议,实际上是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存策略与国家科技战略交织的复杂体现。

在全球科技产业链日益紧密的今天,任何一家企业都难以完全独立于体系之外。

华为的选择,既是对外部压力的回应,也是对自身能力边界的探索。

未来,华为如何在保持独立性的更好地融入全球科技生态,将是其面临的重大课题。

这场讨论,更深层次地触动了我们对于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关系的思考。

科技的每一次飞跃,都伴随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与格局的深刻调整。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创新与合作、竞争与共赢的关系,成为了摆在全人类面前的共同课题。

真实感悟在于,无论是国家层面的科技战略,还是企业个体的生存策略,都不应孤立地看待。

它们都是全球科技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

我们需要更加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不同的声音与观点,去理解每一个行动背后的复杂动因。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弘舟看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