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强能成功,为什么会是《八角笼中》?

迪丽萨尔 2023-08-02 09:08:11

影娱点评官

没有格斗,我们能是什么?——《八角笼中》

文丨旧故麻袋

抽空去阅了《八角笼中》。

为了避开暑期高峰孩子挤满电影院的情况,特意选了晚上八点半的场次,好家伙,在《封神1》的高热下,夜场的《八角笼中》竟然座无虚席,乌泱泱的全是人,坏消息是,大致一算,场内观众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低龄娃。

好奇瞄了一眼电影票上的时间,若要坚持看完整场电影得接近十一点,我好奇地问老陈:“这些娃是不用睡觉吗?父母到底是怎么想的?”老陈也觉得无奈,耸了耸肩、摇了摇头,摆出一副“来都来了,还能咋滴”的表情,示意我坐下。

“既来之则安之”,电影还没开始,场内热闹的跟菜市场没差,身后有娃踢凳子,我回头瞪了一眼,旁白的母亲见状向孩子开骂:“坐了人的凳子不能踢,再这样,我下次再也不带你来看电影了!”

估摸孩子大概五六岁的样子,母亲的这一通“威胁”颇有成效,整个观影过程大概只踢了凳子三次,尚能忍受。

观影前,内心其实是不爽的,好在电影尚可,虽然结局收尾仓促,虽然很多细节没有展开,虽然人物的塑造还不够深,但是,电影确实是王宝强用了心的,真诚最能打动人,要是王导早点知道这个道理就好了,也不会因为《大闹天竺》被口诛笔伐,媒体们激烈炮轰,就差把他逐出导演圈了。

《八角笼中》是好电影,好在它立住了真实事件的部分还原,好在它足够压抑让我们感受到了偏远地区孩子们的困境,好在它揭露了无良媒体和无良企业家的毫无底线,为了热度不惜捏造真相,让原本可以有梦可做的孩子们被打回了原形,回到了一无所有的大山。

钱和良心是贯穿整部电影的题眼。

因为缺钱,沙场老板向腾辉昧着良心让孩子们成为形式主义上的俱乐部成员;因为缺钱,拿过全国冠军的向腾辉昧着良心教孩子们在娱乐场所打假拳;因为缺钱,即便知道了孩子们的苦昧着良心解散了俱乐部让孩子们又一次成了无依无靠的野孩子。

但也是因为有良心,他卖掉了沙场,开始正式教孩子们打拳,家长们不肯出钱,他便分文不收,照顾吃住不说,还要请老师、请教练,教孩子们学习文化课知识,教孩子们打拳技能。

再后来他用足够大的良心,收容了更多无路可走的孩子,让他们远离穷困,让他们拥有梦想,让他们吃饱穿暖,让他们拼搏努力,他是教练、也是家长,为了能让孩子们受到更好的教育,他不惜低三下四去求各种学校的校长,即便被嘲笑、被讽刺、被无视,他还是愿意为孩子们踏进哪些一尘不染的办公室,去讲那些阿谀奉承的话,可最终,孩子们赢了比赛,却因为一个小小的视频,被取消了决赛资格。

向腾辉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解释其中缘由,他深知自己没有能耐去推翻整个社会的舆论热潮,他也知道自己不过是热点里不值一提的污点,可孩子们的未来却不能耽误,他心一横,给孩子们转了俱乐部,却没料到俱乐部老板看似诚恳,实则内心险恶,为了赢,他不惜让自己的运动员吃药,因为苏木不从,竟被打断了腿。

向腾辉被蒙在鼓里,直到马虎因为抢劫东窗事发,他才得知原来自己辛苦培养的两个孩子被俱乐部如此践踏,为了出一口气,也为了孩子们,他选择接受媒体采访,说那些让人唾弃的话。

最后当然是大圆满结局,但现实的余波没有电影里那么戏剧。

现实中被“恩波格斗事件”影响的人要比电影中残酷千倍万倍,格斗俱乐部收养了400多名来自大凉山的贫困孤儿,这些孩子们在格斗中找到了自信和快乐,也看到了通向未来的希望。但一段关于“格斗孤儿”网络视频的流传,把俱乐部推向了风口浪尖。

当时,舆论完全一边倒,大多数人都认为俱乐部利用孩子们牟利,对他们进行虐待和剥削,要求警方介入调查。最后在警方和教育部门的干预下,这些孩子们被送回了家乡,接受法定的义务教育。创始人恩波表示:“非常心寒,为什么明明做了好事却要受到攻击呢?”

电影中有一段向腾辉接受电视节目采访时的回答令人泪目,或许这些话也代表了恩波的心声:“我把他们骗出那个山沟沟,我骗他们练格斗,骗他们拿冠军,以后靠这个吃饭……你们说我是个骗子,那我就是个骗子!”

最后,聊聊导演和主演王宝强吧。

虽然王宝强是演喜剧才大火的,但他真的不适合喜剧,他更适合向腾辉这样的角色,接地气,有烟火,向腾辉的某些瞬间让我看到了当初他主演《hello!树先生》时的影子。

这样的王宝强才是闪亮的,无需装傻充楞,无需无脑博笑,他有他自己的处世哲学。草根出身的他适合这种坚韧的角色,也希望他能坚持自己的路,坚定的走下去。

看着这票房,《八角笼中》冲个25亿也不是没可能,冲冲冲!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