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即位千古谜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谁更可信?

松下菌子 2022-11-13 22:14:48

976年,宋太祖赵匡胤突然去世,年仅50岁。赵匡胤在世时,并未立皇太子,也没有留下遗诏。他总共生有四子,死时有两子尚存,一个26岁,一个18岁,但随后的继任者不是他的亲儿子,却是他的兄弟赵光义。

于是赵光义的执政合法性受到人们质疑。“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便是后世对赵光义继任这件事的两种解读。

赵匡胤剧照

01烛影斧声

“烛影斧声”的说法最早出自北宋《续湘山野录》一书。故事是这样的:

赵匡胤在暴卒的前一天晚上,传召赵光义进宫议事,兄弟俩秉烛夜谈,还把左右下人全部支走。

宫人们听不到他们具体说什么,远远的只看见二人烛火下的身影,然后赵光义突然离席,做出闪避的姿态,接着人们听到柱斧击地的声音,赵匡胤大声呵斥道:“做得好,做得好!”应该是二人因为什么事情起了争执。

烛影斧声

随后赵匡胤倒头就睡,很快鼾声如雷。到第二天凌晨四更时分,下人们发现太祖已经去世。

皇后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宦官王继恩召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入宫,但是王继恩却是先去给赵光义报信,随后赵光义一行人先行入宫。

见到王继恩带来的是赵光义,皇后明显很吃惊,连忙对赵光义示弱说:“以后我们母子全都拜托你了。”赵光义答道:“同享富贵,不用担心。”

赵光义剧照

次日,赵光义即位称帝。

后世有人怀疑,是赵光义杀死哥哥,然后获得了政权。

02 金匮之盟

据《宋史·杜太后传》所载,太祖赵匡胤建立赵宋政权的第二年,太后杜氏患病,自感时日无多,于是传召赵匡胤和开国功臣赵普一起来受遗命。

金匮之盟

太后问赵匡胤:“你知道你是怎么得来的天下吗?”

赵匡胤答说:“与祖先和母亲您行善积福离不开。”

太后回答说:“不对,是因为后周选择让幼子主政天下啊。如果周氏的继任者是一位年长的君主,这天下还是你的吗?”

杜太后剧照

太后接着指示道:“你死后,应该传位给你弟弟,以保社稷。”赵匡胤认为母亲说得有道理,答应了。

太后让赵普谨记这个约定,将其写在纸上,置于金盒之内保存,吩咐一个口风严密的宫人掌管它。

以上便是“金匮之盟”的情节。根据北宋官方文献中《宋实录》和《国史》的记录,金匮之盟首次在朝廷中正式公开是在赵光义即位的第六年。

赵普剧照

03 扑朔迷离的历史悬案

围绕“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千百年来,史学家们争论不休,因为缺乏证据,这两件事成了千古悬案,始终没有定论。

“烛影斧声”没有写入正史,但是依然不能说明它是假的,毕竟有违赵光义的执政合法性,相关言论被封杀也不稀奇。

而“金匮之盟”听起来似乎更符合逻辑,普遍为学术界所接受,但是也缺乏关键性证据,并没有官方记载的原文流出,所以自然也存在为“维护赵光义的正统性而编造”的可能。

赵光义剧照

以我个人浅见,赵光义“烛影斧声”诛杀哥哥不足为信,相对来说,“金匮之盟”更为可信。赵匡胤死得确实很突然,但应该不是赵光义干的;而赵光义的即位,可能是哥哥早已默许的事情,甚至有可能只是口头约定,并无实际文字留存。

973年,也就是赵匡胤死前的第三年,赵普曾向他提议立儿子赵德昭为皇储,赵匡胤拒绝了,并且还把德昭派往外地就任。于此同时,赵匡胤却封赵光义为晋王,职位居于宰相之上。而从961年,宋朝建立的第二年起,赵光义便一直出任开封尹一职。

据史学家考证,五代的惯例,立储大多以封王、任开封尹的形式确认实际继承人。所以赵匡胤大概是延续了这种惯例,早已决定让弟弟赵光义即位。

赵光义剧照

979年,德昭曾随赵光义一起北征攻打幽州,在高粱河之战遭到辽军重创,赵光义溃败失踪。军中无主,于是有人提议拥立德昭为帝,后来人们又找到了屁股中箭的赵光义,拥立之事才作罢。但赵光义知道后很不高兴。

班师回朝后,德昭在朝堂上提及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赵光义怒怼:“等你自己坐上这个位置再赏也不迟。”德昭羞愧难当,于是退朝后自刎而死。这个事件,似乎可以作为“金匮之盟”成立的逻辑依据。

以上就是“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的一些整理归纳。你认为,哪种情况更符合历史呢?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0 阅读:37
评论列表
  • 2022-11-21 23:10

    让专家们下去问问赵匡胤不就行了![得瑟]

    松下菌子 回复:
    这,也是个办法●▽●

松下菌子

简介:分享有趣或奇葩的历史小故事。 偶尔搞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