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冬会|在三场大赛中感受体育强国建设的脉动——来自亚冬会的观察与畅想

章紫悦啊 2025-02-14 17:27:08

2025年中国体育界要搞大事情啊,三场大赛轮番上阵,东北西南华南轮着来,冰天雪地到热带雨林,啥项目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关注哪个好。

哈尔滨这次亚冬会办得挺不错,场馆都是旧的翻新的,省钱又实用,运动员和观众都说好。这次比赛带动了整个东北的冰雪经济,春节期间滑雪的人比去年多了不少,光哈尔滨就增加了25%多。冰雪大世界更是火爆,52天就接待了300多万游客,创了新纪录。看来冰天雪地真能变成金山银山,东北振兴有戏。

不过冰雪经济不光是东北的专利,全国各地都在搞。四川那边的西岭雪山就搞了7条国际标准滑雪道,春节期间吸引了20多万游客。看来南方人也爱玩雪,以后冰雪旅游市场肯定会越来越大。

这次亚冬会不光带动了冰雪产业,还带动了周边产业。有人算了笔账,一张门票能带动6倍左右的其他消费,包括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等。这么一算,一场比赛带来的经济效益还真不小。

不过办赛事也不能光看经济效益,还得考虑可持续发展。这次亚冬会就提倡节俭办赛,尽量利用现有场馆,不搞大拆大建。这种理念挺好的,既省钱又环保,值得推广。

说起成都,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熊猫和火锅,但今年8月它要办世界运动会了。这个赛事虽然没奥运会那么出名,但也是非奥项目里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被称级奥运会都这次办世界运动会,对推广新兴项目挺有帮助的。这些项目虽然不是奥运会项目,但很多都挺有意思的,比如轮滑、攀岩、空手道等等。通过这次比赛,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这些运动。

而且世界运动会比奥运会更接地气,群众参与度更高。这对发展体育产业挺有利的,可能会吸引很多赛事运营公司、赞助商参与进来。餐饮、住宿、旅游、周边产品的消费也会跟着火起来。

不过办这种大型赛事也有压力,特别是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期。成都要办好这次比赛,还得在节俭和办出水平之间找平衡。好在成都有熊猫、美食这些招牌,再加上天府新区的新面貌,应该能给外国友人留下不错的印象。

说到2025年的体育大事,还有一个不能忽视,那就是11月在广东、香港、澳门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这可是咱们国家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运动会,而且还是粤港澳三地第一次联合承办,意义重大啊。

这次十五运情全运会,听着就热血沸腾。不过办赛理念倒是挺冷静的,广东那边计划90%都用现有场馆,尽量不兴建新场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办赛成本。而且他们还想把这届全运会办成首届赛事,挺有意思的。

说到经费,十五运会已经收到110家企业的赞助意向,总金额超过22亿元。看来企业们对这次赛事还是挺看好的,毕竟粤港澳大湾区是咱们国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办这种大赛的号召力不是盖的。

不过这次赛事的意义可不止是体育和经济,更重要的是促进粤港澳三地的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赛,三地可以加深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人员、物资、资金、信息的高效流动,为大湾区一体化探索新路子。

回头看这三场大赛,虽然类型和规模不同,但都不仅仅是体育赛事那么简单。它们对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区域合作都有深远影响。

就拿哈尔滨来说,办完亚冬会后,它的城市形象肯定会大大提升。以前提到哈尔滨,大家可能就想到冰雕、松花江,现在又多了一张体育名片。这对吸引投资、发展旅游业都有好处。

成都世界运动会也是如此,它不仅能带动体育产业发展,还能提升成都的国际知名度。毕竟这是一场世界级的赛事,会有很多国外运动员和游客来蓉城,这是展示成都魅力的好机会。

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十五运会,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通过联合办赛,三地可以加强合作,增进了解,为大湾区一体化积累经验。这种效果,可能比单纯的经济合作来得更直接、更深入。

说起体育赛事带来的变化,还真不止这些。比如说,为了办赛事,很多城市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这其实是便利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再比如,赛事带来的志愿者文化,可能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志愿服务意识。

还有就是,这些大型赛事的筹办经验,其实可以应用到其他领域。比如说项目管理、资源调配、应急处置等等,这些经验都是很宝贵的。说不定以后办个大型展会、文化节什么的,就能用上这些经验。

不过话说回来,办这么多大型赛事,压力也不小。怎么平衡投入和产出,怎么避完就废怎么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从中受益,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2025年这三场大赛,既是对中国体育实力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希望通过这些赛事,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竞技水平,还能推动城市发展,改善民生,增进国际交流。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更多人爱上运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