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4点10分,京剧界炸出个重磅消息——97岁的赵派创始人赵燕侠走了。
戏迷们估计这会儿心里都堵得慌,毕竟这位老太太可是梨园行里的活化石,她塑造的阿庆嫂早成了时代符号。
要说这位老艺术家的人生剧本,可比她演过的任何角色都跌宕起伏。
老太太这辈子最硬核的标签就是"敢"字当头。

六岁登台,十四岁拜入荀慧生门下,搁现在妥妥的童星出道。
可人家偏不走寻常路,愣是在荀派基础上整出真假嗓混搭的独门绝活。
当年在《白蛇传》里那句"小青妹且慢举龙泉宝剑",高音直接窜上云霄,听得人起鸡皮疙瘩。

这手绝活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听说她年轻时候天天抱着大坛子练嗓,硬是练出能穿透剧场的丹田气。
要说赵燕侠最出圈的角色,还得是《沙家浜》里的阿庆嫂。
1964年首演那会儿,她把地下党员的机敏劲儿演得活灵活现,春来茶馆那段智斗成了经典中的经典。

可谁能想到,演着革命戏的角儿,自己却在那段特殊年月里栽过跟头。
据说被下放劳动改造期间,愣是跑到诊所当护士混饭吃,这事儿搁现在都能上热搜。
情路比戏路更坎坷。

头婚嫁了个大学老师,特殊时期两口子互相搀扶着熬过来,结果1983年丈夫心脏病说走就走。
那会儿赵燕侠正处在艺术巅峰期,白天在台上光芒万丈,晚上回家守着空房掉眼泪。
好在四年后遇上京剧院的编剧刘辛原,俩戏痴凑一块儿,平时在家喝着二锅头对戏词,倒是过成了神仙眷侣。

女儿张雏燕继承了她的艺术细胞,母女俩同台飙过《白蛇传》。
老太太教徒弟也够狠,据说让弟子每天对着《十三妹》的京白死磕,要求念台词得比打字机还利索。

这种教学风格放现在估计得被吐槽"内卷",可正是这份较真劲儿,才让赵派艺术在京剧江湖站稳脚跟。
晚年活得挺通透,早上起来整两口小酒,摆弄摆弄花草。

两年前一次公开露面,97岁的人走路带风,完全看不出病容。
这次说走就走,家属连灵堂都不设,倒是符合她一贯的飒爽作风。

戏迷们自发在各大剧院门口摆上白菊花,有个老票友说得在理:"赵老板这是赶着去给阎王爷唱堂会呢!"
如今长安大戏院的霓虹依旧闪烁,可少了那个能用嗓子劈开云雾的身影。

赵派传人们接得住衣钵吗?那些讲究"轻、重、缓、急"的唱腔绝活,会不会也随着老太太的离去成了绝响?戏台下的看客们,可还品得出这百年沉淀的滋味?
动动您发财的小手,点赞关注,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