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余在洋
蛇年急急如律令,白酒宝子们,快来微信送礼领取你的“社交货币”吧,这张大饼之大,足有1.6万亿!
在这里,只要你有眼光,有手段,有网感,就会有足够多的流量给你蹭,有足够深的宝藏矿给你挖,有足够多的财富值让你笑傲江湖。
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社交货币”?这个春节,模仿某广告,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种新说法,叫做“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小蓝包”。对送礼的这种新说法,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这里所说的“小蓝包”,就是微信在春节前夕上线的“送礼”功能,经过前期的灰度测试和后续的迭代升级,目前这一功能已经放置在了微信聊天界面下,卡位在大家熟悉的“红包”和“转账”两大功能之间。

这一功能带给企业的成效立竿见影:即时消费市场上的瑞幸咖啡,春节前推出了新年礼盒,靠着微信的“小蓝包”功能,在一天之内就拿下了一万多份订单;在东方甄选超100万的单日销售额中,“小蓝包”带来的流量占比能达到80%。
这功能,强不强?大不大?有没有让你感到好奇?
不得不说,这个“小蓝包”,不仅重构了营销活动中的“人—货—场”三种重要关系,更为众多行业带来了创新性消费场景,在其背后藏着巨大的财富和流量密码,也难怪有人要将之比喻为“社交货币”。
微信“小蓝包”,白酒新蓝海微信送礼功能上线,让酒业人士看到了它背后的一片新蓝海。目前,在已经开通的酒类微信小店中,购物页面通常会标注两个选项:一个是“自己买”,另一个是“送朋友”。

其中的“送朋友”选项,就是微信送礼功能的应用场景,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一选项,下单买酒后送给朋友,如果朋友没有收货,店家会进行退款。根据使用过的网友反馈,这项功能使用起来“很是丝滑”。
去年底,在微信小店“送礼”功能即将上线的消息发布之后,那些拥有“社交电商”概念的上市公司很是收获了一波红利,因其市场需求和流量收入被看好,因此引发了一波股价集体上涨的行情。

这一功能上线爆火,不仅开创了互联网时代社交礼赠的新模式,更为社交属性最为显著、礼品消费和市场规模深具潜力的酒类商品创造出一片新蓝海。
根据艾媒咨询的调研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礼品经济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38亿元,而这一数据在2027年有望突破1.62万亿元。微信“送礼功能”进入应用,将会为用户的社交送礼行为带来全新体验,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酒。
从中掘金,酒行业已经有了先行者,比如一款并不知名的某品牌人参酒,在春节期间就借助于微信的“小蓝包”功能,结合“扫码领券立减”等营销活动,成功实现了让消费者“隔空送礼”的目标,在社交平台强大的流量加持下,商家和用户之间实现了双赢。
微信“送礼”,操作很简单使用微信的“送礼”功能,操作其实很简单。
准备送出礼物的人,只要打开微信中与某人的聊天窗口,找到并点击“送礼物”图标,再挑选好礼物,然后完成支付。



待支付完成后,在聊天页面就会显示一个类似微信红包的蓝色图标,收礼物的人只需填写好地址就能等待收货,收礼方的地址和个人信息,送礼之人是看不到,私密性可谓做到了家。


一键“隔空送礼”,对酒水行业来说,可以实现邀请目标人群对新品进行品鉴、刺激礼品酒销售等目标,而且省去了线下送礼的繁琐,也保证了送礼过程的私密性,不失为白酒消费和产品销售的一种新场景。
这种送礼方式是不是很酸爽?在微信“送礼”背后,似乎已经让我们闻到了藏在这一功能下的醺醺酒气——有人说,微信送礼功能上线后,这个神秘的蓝色图标将改写食品行业的社交玩法。或许,在以后每一个合当送礼的节日,都会有越来越多的酒类品牌跟风。
社媒时代,“蹭”者为王追随着互联网的脚步,社交媒体的出现,迅速改变了传统营销模式,以及营销人的市场思维——流量成堆的地方鱼最多,会“蹭流量”的商家才能活得更滋润。
于是,在各种热点背后,便出现了一大帮蹭流量的营销案例。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以前网上曾经出现过一个“辞职网红”,她以一封别开生面的辞职信引发了舆论关注,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短短一句话: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这封辞职信的内容,比大家熟知的“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有诗意。于是,在这封“网红辞职信”屁股后面,跟风而上,借势营销的品牌很快就冒了出来,一干人等纷纷蹭起了这波泼天流量,其中不乏个头比较大的央企。
中国石化的营销话术是:同意!你带上我,我带上卡,你负责精彩,我为你护驾。
中国海油的营销话术是:同意!我们眼中的世界只是脚下的土地。广袤的蓝色国土更值得探索!不如,小螺号带你登上981看看吧!
中国移动的营销话术是:同意!“和”你一起看世界。
中国联航的营销话术是:同意!才8块,跟联航飞吧!
看见没,即便是这些体型庞大的央企,面对上天泼下来的流量,也会采用不同的营销话术,极尽所能地去展现“蹭流量”时的各种媚态。所以,酒行业每天挖空心思琢磨营销战术的宝子们,面对微信“送礼”功能带来的机会,你做好“蹭一下”的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