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消息,当地时间4月16日,美国犹他州的诺格集团创新系统工厂发生强烈爆炸,一座建筑被摧毁。这起爆炸事件,瞬间将本就备受关注的“哨兵”洲际核导弹项目,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爆炸发生在当日上午7点35分左右,地点位于犹他州北部。从现场画面能看到,爆炸威力惊人,整个厂房被炸塌,现场满是建筑残骸,却没有明火出现。离奇的是,截至目前都没有人员伤亡报告。
诺格集团作为美国五大军工巨头之一,主要业务就是生产和测试固体火箭发动机,而这座出事的工厂,更是占据了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产能的近90%,对美国的军事航天等领域那可是至关重要。事发后,诺格集团只是简单声明正在调查原因,对被毁建筑功能等关键信息三缄其口。大家之所以对这次爆炸格外关注,是因为它和“哨兵”洲际核导弹项目紧密相关。“哨兵”洲际导弹,那可是被美国视为陆基核力量未来的关键支柱,计划用来替换已超期服役50多年、老态尽显的“民兵-3”导弹。
被摧毁的大楼(资料图)
早在2020年项目启动时,五角大楼信心满满,宣称投入800亿美元,到2030年前就能部署400枚新型导弹。可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到了2025年,项目预算一路飙升至1410亿美元,超支幅度高达81%。为啥会超支这么多?原来是450座“民兵-3”发射井根本没法改造,只能全部重建,这一下就让基础设施费用成了个填不满的无底洞,疯狂吞噬预算。而且项目启动都5年了,连一枚样弹都没造出来,关键部件测试还频繁失败,数字化控制系统和隐身性能也迟迟不达标。
更要命的是,美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产能,90%都集中在诺格公司手里。以前波音公司想参与竞标,结果被诺格公司“卡脖子”,断了发动机供应,只能无奈退出,这也导致整个供应链高度垄断。这次工厂一爆炸,直接把“哨兵”项目的核心产能给毁了。虽说五角大楼表态要“评估重建方案”,可业内人士心里都清楚,就算马上抢修,生产线要恢复起码得3年时间,那原本计划2030年的部署,基本是不可能实现了。
工厂(资料图)
“哨兵”项目出现这样的困境,可不是偶然现象,它反映出美国军工复合体一直以来存在的诸多问题。那些军工企业,打着“国家安全”的旗号,拼命夸大威胁,就为了拿到天价合同。项目一开始,成本超支就成了常态。就拿诺格公司来说,2024年其CEO薪酬高达3280万美元,而“哨兵”项目超支的那81%,很大一部分都进了承包商的口袋。而且过度依赖单一供应商,使得创新能力不断萎缩。
根据美国国会报告,自2010年以来,国防领域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减少了40%,生产线老化问题愈发严重。在2025年美国国防预算里,核力量现代化占比达到12%,可与此同时,基建、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却不断缩水。如今美国36万亿美元国债里,军备开支可是“贡献”不小。这次爆炸事件发生后,美军急忙宣布延长“民兵-3”导弹服役期限,还加快推进“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和B-21轰炸机项目,试图弥补陆基核力量出现的缺口。
美国导弹(资料图)
但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根本解决不了根本性矛盾。当军工复合体一门心思把利润放在国家安全前面时,再先进的武器也填补不了系统性缺陷带来的“窟窿”。从历史上看,罗马军团、大英帝国、苏联红军,都曾因为过度依赖军事扩张,最终走向衰落。如今,美国在核威慑领域遭遇的这次挫折,说不定就是其霸权开始衰落的一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