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春天,平壤的樱花树下,20岁的金秀妍紧握着中国商人李明的求婚信,指尖微微发颤。
两个月前,这位来自武汉的贸易商在商务合作中与她相识,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让她想起家乡清澈的大同江。"跟我回武汉吧",这句简单的求婚词,将彻底改变这个朝鲜女孩的人生轨迹。
初到武汉的日子像一场漫长的梦境。长江的汽笛声取代了平壤清晨的广播,热干面的芝麻酱香气陌生又新奇。
语言成为第一道难关,有次在菜市场,她误将二荆条辣椒当作水果买回家,辣得眼泪直流。李明不厌其烦地教她中文,每晚陪她看《家有儿女》学口语,把"我爱你"三个字工整地写满整个笔记本。渐渐地,这座火炉城市不再令她窒息,汉正街的喧闹声开始带着亲切的温度。
2020年冬天的封城令来得猝不及防。医院走廊此起彼伏的咳嗽声,空荡荡的楚河汉街,还有突然中断的国际通话——秀妍整夜盯着手机里最后一张全家福,直到屏幕暗下去。
李明把公司样品间的防护服全捐给了社区,转头带着她做起了跨境电商。令人意外的是,秀妍的朝鲜背景成为独特优势,她联系的平壤工艺品厂生产的刺绣靠垫,在海外平台卖出了意想不到的高价。
女儿小花的降生像一束光照进疫情阴霾。这个有着朝鲜人单眼皮和中国酒窝的混血宝宝,让秀妍想起妹妹秀珍刚出生时的模样。她给女儿穿上朝鲜族七彩衣,教她说"外婆"的朝鲜语发音,却在视频通话时发现父母的双鬓已经全白。每次挂断电话,长江的夜风总会吹落她眼角的泪珠。
2023年妹妹的婚讯像一封迟到的家书。李明默默办好所有手续,临行前塞给她鼓鼓的信封:"给爸妈买些补品。"三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朝鲜普通工人五年的工资。飞机降落在顺安机场时,秀妍恍惚看见八年前那个穿着蓝裙子的自己正站在航站楼里张望。
平壤的变化让她几乎认不出来。曾经灰扑扑的街区如今矗立着彩色玻璃幕墙的商场,妹妹秀珍不再是跟在她身后的小尾巴,而是一位穿着时尚套装的职场女性。婚礼上,父亲突然晕倒的瞬间,秀妍才发现记忆中挺拔的背影已经佝偻。医生悄悄告诉她,父亲的心脏病需要持续服用进口药物,而这类药物在朝鲜医院经常断货。
返程的行李箱里,她塞满了给女儿的朝鲜糖果和给李明的松茸,却装不下对父母的牵挂。安检口前,母亲突然抓住她的手:"这个你带着。"那是个绣着金达莱的布包,里面整整齐齐码着父亲省下来的特效药——他们执意要留给可能水土不服的小花。
如今在武汉的家里,客厅墙上并排挂着两幅地图:朝鲜半岛和长江流域被红色记号笔画出密密麻麻的航线。每周日的视频时间,小花会用刚学会的朝鲜语给外公外婆背唐诗,而秀妍正在申请父母来华的探亲签证。那三万元人民币最终变成了平壤一套带电梯的公寓,这样患心脏病的父亲就不用再爬楼梯。
每当夜深人静,秀妍会站在阳台上望向东北方向。八年前离开平壤时,她以为自己是斩断根系的移植树木;如今才明白,亲情就像深埋地下的种子,终会穿越国界与时光,在异乡的土地上开出新的花。长江与大同江的水,原来可以在同一个家庭的记忆里交汇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