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一座旅顺城,半部中国近代史”,当年与大连并称“旅大”的旅顺市,如今只是大连市下辖的旅顺口区。但旅顺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旅顺口坐落在辽东半岛最南端,东向形成一个群山环绕的海港,条件优越。汉代时属沓氏县,东晋时名“马石津”,隋唐时谓“都里镇”,元代时称“狮子口”。
明洪武四年(1371),太祖朱元璋派马云、叶旺二将率军从蓬莱乘船跨海在此登陆收复辽东,因海上旅途一帆风顺,遂将狮子口改名旅顺口,一直沿用至今。
清代后期,为救国图存,清廷自上而下发起了洋务运动。光绪六年(1880)始,李鸿章经过苦心经营,将旅顺口打造成了北洋水师舰队的重要基地。但15年后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本人占领旅顺,残酷屠城,愈两万人罹难。
随着海洋文明给近代社会不断带来冲击,作为东北地区最大不冻港的旅顺口,引来日俄垂涎,开始了60年风雨飘零又波谲云诡的坎坷命运。
日本占领旅大不久,俄国人联合法、德,“强迫还辽”。1898年,俄国人又强迫清廷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租旅顺口,并开始在此经营。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又给了俄国人强占旅大的借口。
五年后,在“三国干涉还辽”中结下仇怨的日本人卷土重来,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又回到日本人手中,直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人在旅顺经营40年,前26年中,更是以此为吞并东北、觊觎全中国的策源地。
1945年苏联红军解放旅顺口,赶走日本人,但重又在此驻兵设防。毛主席、周总理亲赴莫斯科,展开谈判。直到1955年才由人民解放军换防,重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中。
自1895年到1955年,旅顺口颠沛流离了一个甲子的时光。俄国人在此经营的8年间,基本奠定了旅顺老城的轮廓,并建造了很多宏伟的建筑。这些建筑的构图、形制、柱式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世界风行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而铁皮顶瓦、墙体的木刻楞式凹槽、若干构件形式与装饰细节又体现了俄罗斯民族建筑的固有特色。
日本人重新占领旅顺后,继续开发建设,公共建筑仍延续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同时建造了大量近代“日本和风住宅”,这些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日式住宅,成行列集群排布,特色鲜明。
1955年回归后,旅顺口仍然是解放军重点驻防地区。虽已历经70年风雨,都未经过大规模开发建设,仍然保留了旧有的街道布局、建筑形制,默默诉说着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辽78,2024年5月25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