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桑拿模式”已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7月7日,我们迎来了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暑”,热也,“小暑”即为小热,此时虽然能感觉到炎热,但还不是最热。
“小暑过,每日热三分”,不仅是蒸煮,还有烧、烤、煎、熬等,天气以各种方式“烹饪”着鲜嫩多汁的我们。
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养生呢?
别急,小编这就为您呈上一份新鲜出炉的小暑节气养生指南,请君笑纳和品鉴~
一合理饮食
酷暑容易影响人们食欲或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应以清淡、清热、利湿的食物为主,并节制七、八饱为宜。
多吃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白萝卜、薏苡仁、番茄、莲子、莲藕、银耳、绿豆芽、苦瓜等水果和蔬菜,并配以菊花茶、绿豆汤、酸梅汤、决明子茶、大麦茶、苦丁茶、荷叶粥、红豆薏米粥等汤粥解暑。
少吃辛辣、油腻食品,少饮烈酒,少抽烟。这个时期消化道疾病高发,这是因为湿度大容易造成细菌繁殖,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碗筷要洗涮干净,少吃隔夜饭菜,不吃路边摊的食物。
避免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否则不仅易伤害脾胃,引起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情况,还会导致慢性病如冠心病、糖尿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胃病等复发、加重。
二适当运动
坚持适当运动,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八段锦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
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宜在早上或傍晚,晨练不宜早于6时。因为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多,且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运动宜缓不宜剧烈,避免运动量过大、时间过长,更不能挥汗如雨,大量出汗会使尿量减少,影响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内,对健康不利。运动期间注意多补水,出汗过多时可以在水中加很少量的食盐,以维持体液中的电解质平衡。
三保证休息
小暑后,白昼时间较长,这时可适当晚睡早起。
建议晚上10:00~11:00入睡,早上6:00~7:00起床,中午可以小憩,对精力和体力进行补充,但午休时间应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以免影响夜间睡眠。
每日睡前冲个温水澡,不仅使皮肤清洁、凉爽,还能消暑防病,但注意不要冲冷水澡,尤其是在大汗时。同时,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四远离湿邪
下雨时尽量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一旦被淋湿,应及时更换湿透的衣物。
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的木料,如小区或公园里的木椅木凳,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病,所以勿久坐木。
热水泡脚可以刺激足部的6条经络,起到健脾、除湿、通经、利水的作用。中医穴位按摩也可以祛湿,如丰隆、足三里、中脘等穴位。
五预防中暑
大地上便再难觅得一丝凉风,热浪排山倒海一般袭来,且空气湿度增大,天气闷热,“桑拿模式”开启。
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最好穿浅色衣服或穿防晒衣,戴遮阳帽、太阳镜,打遮阳伞,抹防晒霜,并避免长时间强烈日晒;随身携带一些常用的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清凉油、十滴水、人丹等。
户外工作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暑措施,合理调配作业时间,避免高温时段室外作业。如果在高温下出现大汗、头昏、胸闷、恶心等症状,就要当心可能中暑。
发觉中暑后,需要立刻离开所处环境,到阴凉、安静、空气流通处喝水休息,松解衣服用冷水擦身,并使用治疗中暑的药物。
六防治痱子
当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时,堵塞了毛孔,就容易生痱子。
要注意观察小儿的皮肤,尤其是皮肤褶皱处。可用金银花6克,沸水浸泡约1小时即可,以棉签或纱布蘸金银花浸泡液轻抹患处,每天3次。
七科学降温
在使用空调期间,要注意房间内外温差不宜过大,室温保持在27℃最佳;如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不要让空调风口对着自己的头部或背部直吹;一定要注意避免在大汗衣湿、毛孔开放时突然进入空调场所,这样更易让寒气乘虚而入,引发感冒。
此外,如果使用风扇降温,那么不可使风扇直接吹头,以免风寒从头部侵入,损伤人体的阳气,对身体造成危害。
八调畅情志
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超过80%时,会使人的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烦躁易怒甚至坐卧不安,容易发生意外。
情绪的波动会造成血压上升、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情绪波动过大还会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呼吸系统疾病复发,如哮喘、支气管炎等。
“心静自然凉”,宜静心、养心,不疾不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做一些陶冶情操的事情,如下棋、书法、绘画、浇花、钓鱼、冥想等。也可常按揉内关穴,能起到保护心脏,缓解胸痛、胸闷、心悸的作用。
参考资料:
[1]王涛.小暑大暑送“伏”来 养护阳气莫贪凉[J].中医健康养生,2021,7(07):22-23.
[2]孙庆.小暑,平心静气切勿焦躁[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21(7):61-62.
[3]刘兰英.小暑大暑接踵至,三伏苦夏紧相连[J].中医健康养生,2020,6(7):25-27.
[4]小暑·大暑[J].中医健康养生,2019,5(7):1-1.
[5]卢昉.小暑大暑 祛湿养阳正当时[J].中医健康养生,2019,5(7):25-27
[6]小暑时节话养生之饮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15):142-142.
[7]吴桂芳.节气养生之小暑民谚里的养生保健[J].健康向导,2016,22(3):54-55.
[8]小暑、大暑[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7):49-49.
[9]小暑排汗避暑[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15):104-104.
[10]马莹,王云.“小暑”饮食助您轻松度夏[J].中老年保健,2014(7):33-33.
[11]一言.小暑、大暑话养生[J].中老年保健,2015,0(7):1-1.
[12]代金刚,张明亮.小暑微导引翘足舒筋去暑湿[J].大众医学,2015,0(7):62-63.
[13]贾佩琰.小暑大暑话养生[J].糖尿病之友,2015,0(7):70-71.
[14]邝秀英.小暑过后瓜满席[J].健康必读:健康新语,2017,0(7):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