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占领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上百年,为何没能将他们同化

逍遥读历史 2024-12-07 08:15:11

1453年,东罗马帝国覆灭以后,该国末代公主索菲亚,下嫁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公主为莫斯科公国带来了罗马文化,使得莫斯科公国以及后世的沙俄,都以第三罗马自居。

这事儿对俄国的影响非常大,可以说,是确立俄文化在东欧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关键。不要怀疑潜意识带给某个人以及某个民族的影响,一旦你认为自己的文化优于其他文化,那么不自觉就会有一种自信心。

哪怕这不是真相,但这种民族自信会将本民族带到某个高度,至少比那些浑浑噩噩,自由发展的民族,在征服欲方面要强得多,因为你的发展有目的性,那就是对外扩张。

俄文化正是在罗马文化的加持之下,才逐渐成为了俄国的一种精神。既然优于其他文化,那么兼并、同化其他地区,自然就成了历代俄国人的重任。毕竟罗马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太高,和大汉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持平。

兼并、移民、同化,这是沙俄侵略路上的三部曲

想要彻底征服一个地区,其实并不容易。沙俄时期,征服了太多地区,由于俄族人口当时并不算多,而帝国需要足够的农奴、士兵来给他们干活、打仗,因此,这些被征服地区的人口,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这些人口在古代就是最宝贵的资源。哪怕是现代,人口也被称之为人口红利,可见人口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源泉。

但是被征服地区的人,凭什么心甘情愿给你打工干活,甚至帮你到前线去打仗呢?那么同化就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了。

俄族人虽然不多,但依旧是俄帝国内部的主体民族,再加上他们自认为的先进的俄文化加持,想要同化一些新征服的民族,其实难度并不大。

首先,沙俄需要做的是彻底击垮这个民族的反抗力量。比如说沙俄兼并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鞑靼汗国的时候,就是得先把鞑靼人的有生力量都给灭了。其次,剩下一帮顺民以后,沙俄开始向当地移入大量俄族人。这些俄族人占据了那些被消灭掉的反抗者的生存空间,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上等人。接下来,就是同化工作了。移民过去的俄族人,占据了大片土地,他们开始在当地修教堂,建俄语学校,让当地的孩子们都来学习先进的俄文化。时间一长,这一地区就能顺利地被俄文化所同化。

这套思路很好用,哪怕到了19世纪,依旧有大片被沙俄征服的地区,深受俄文化的影响。比如说中亚五国,虽说已经脱离了苏联,和俄罗斯不是一个系统的了,但是他们国内依旧有不少人信奉东正,说一口流利的俄语,甚至还有不少人前往莫斯科、圣彼得堡生活工作。这就是同化的力量。

芬兰、波罗的海三国、高加索地区,似乎同化效果不强

沙俄在1809年,击败瑞典王国,从他们手里夺取了芬兰,沙皇自此兼任芬兰大公。此后100多年里,芬兰一直都在沙皇的统治之下。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芬兰并没有被俄文化所同化,他们在沙俄覆灭后,果断宣布独立,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为啥会这样呢?100多年还不够他们同化的吗?

事实上,沙俄压根就没机会同化芬兰。因为芬兰在归入沙俄时,是有前提条件的。

首先,芬兰需要保证自身的独立性,他们是以大公国的身份,加入俄罗斯帝国的,而不是成为某一个行省。其次,芬兰的财政也具有独立性。除了一小部分要交给沙皇外,芬兰绝大多数资金,都得留在自己国内自用。此外,芬兰人深受瑞典文化的熏陶,数百年之久。想要彻底改成俄文化,并没有那么容易。他们也不会轻易允许俄族人大规模移民到芬兰。当然了,沙俄为了避免与当地造成矛盾冲突,从而使得芬兰再次和瑞典合并,一起对付沙俄。所以沙俄对芬兰的统治政策十分宽松。这也就导致芬兰没能被沙俄同化,从而在近现代与俄国分道扬镳。

沙俄在18世纪初,击败瑞典王国,征服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地。在18世纪末又灭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征服了立陶宛。波罗的海三国在沙俄手里,被统治了100多年到200多年时间。

这时间算是挺长的了,但是和芬兰一样,波罗的海三国同样没有被沙俄所同化。他们虽然地盘不大,人口不多,但依旧保证了自身民族的独立性。在沙俄覆灭以后,波罗的海三国果断建国。

只不过在二战过程中,苏联于1940年再次将他们吞并罢了。但这依旧没能阻拦他们分出来单干的决心。1990到1991年,苏联尚未解体,波罗的海三国就已经提前出来单干了。在俄国人眼里,他们这是典型的后脑有反骨,那么为啥沙俄没能同化他们呢?

沙俄为了同化他们,的确向当地移入了大量俄族人,时至今日,波罗的海三国境内都有不少俄族人。但偏偏俄文化就是没能同化当地的文化,他们的反抗精神太强。

比如说信仰方面,爱沙尼亚人信奉基督教路德宗为主,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则信奉天主教为主。这些信仰都比较强势,背后有欧洲各国作为依靠,和俄国的东正教有得一拼。

此外,波罗的海三国,其实就是沙俄对中欧、西欧展示自身统治方式的一个窗口。沙俄之所以没有对这里采取灭绝或者迁徙政策,就是要让欧洲各国看看沙俄的“德政”。这导致波罗的海三国在夹缝中还真保住了自身的文化。

高加索地区,那是俄国从古至今都搞不定的一个地方。他们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被沙俄所征服。现如今俄联邦境内的北高加索地区,聚集着一大帮自治共和国,诸如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等。这些地方民风彪悍,俄族人不敢在这里定居,双方文化信仰差距太大,打又打不服,只能暂时搁置争议,放弃同化。

至于外高加索地区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以及阿塞拜疆,同样是一团乱麻,沙俄花了上百年时间依旧无法彻底征服这些地方。这里山地众多,信仰各异,且比邻土耳其和伊朗。俄国很难彻底将其同化。

乌克兰的同化过程,导致了两极分化

1654年,这一年被称之为俄乌合并的第一年,因为哥萨克公国在这一年并入了沙俄。这么来看,沙俄对乌克兰这个民族的统治时间,应该相当长了啊,至少200多年。而且俄乌都是基辅罗斯的延续,系出一脉,同化起来应该很方便。

事实也是如此,沙俄对乌克兰的同化,还是比较成功的。否则也不会有大量乌东的乌克兰人,对俄文化如此痴迷,且对俄罗斯如此亲近。

不过,沙俄在同化乌克兰的过程中,也犯了不小的错误。

当时沙俄忙着将乌克兰的贵族圈子,紧握在手中,所以将大量乌克兰贵族子弟,送到了俄语学校学习俄文化。时间一长,乌克兰贵族圈,基本都被俄文化所同化了。

但是乌克兰剩下的那么多平民子弟,却被沙俄给忽略了。这造成了一个严重的后果,乌克兰少数的贵族,笃定信奉俄文化。可乌克兰多数的平民,却依旧坚守乌克兰文化。

这就造成了两个极端,一个极度亲俄,一个极度抗俄。这种情况哪怕是到了沙俄覆灭、苏联成立这段时间,依旧没有消失。

俄东部的同化效果最好

相对而言,沙俄对东部的同化效果是最好的。除了伏尔加河畔的少数民族地区外,同化效果最好的地区,永远都在乌拉尔山脉以东。

伏尔加河流域,那是俄族人的大本营,因此他们逐步迁徙到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当中,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逐渐将其同化。因此伏尔加河畔的各大自治共和国境内,其实俄族人占多数的情况,屡见不鲜。

至于乌拉尔山脉以东的广袤地区,都是一些地广人稀的地盘,因此俄族人想要迁徙到这里,没有空间上的困难,只有意愿上的障碍。只要你愿意,就能顺利移民到东部,成为当地的地主。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政策诱惑,很多世世代代生活在欧洲部分的俄族人,是不愿意前往东方的。

在绝大多数俄国人心里,东方和低等是划等号的。且背井离乡,又有几人愿意?所以俄国对东方的移民政策,其实优惠非常多。实在不行,沙俄还发配了大量犯人前往东方,再加上常年驻扎在东方的俄军,足以使得他们同化当地的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

比如说萨哈共和国、布里亚特共和国、阿尔泰共和国、哈卡斯共和国等,全都成了俄族人为主体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至于远东地区,那就更别提了,当地中国的原住民都被沙俄除掉了,留下的自然都是俄族人,直接省去了同化这一步。

1 阅读:139
评论列表
  • 2024-12-08 17:51

    我看着西欧和俄罗斯人说话的时候唯一的区别就是,西欧的假话多,俄罗斯人假话少。其他方面没啥区别,所以不存在同化不同化的问题。根本是利益所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