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爆红,成功的让一批发誓绝不充值的吃瓜群众背叛了自己曾经的誓言,让视频平台多了一群拥趸。
随之而来的就是各路所谓“大神”的人性黑暗之解读,仿佛各个都是经历了沧桑、同时还是社会学或心理学方面的高学历从业者。
醒醒吧,人性不是那么简单,故事可以不那么复杂。剧中很多造成剧情悬疑,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场景,事实上都是因为误会、缺乏证明而造成的。
场景的孤立、事主的封闭,缺乏合理证据,都是造成无法解释的原因,从而产生了影响涟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续性后果造成了最终的结果。
当然,对于剧情背景所在的2005年,这是一个不可解的问题,悲剧依然会发生。但在十五年后的今天,悲剧或许可以避免,问题或许可以提前解决。
“雪亮工程”这一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就可以减少这类“悬疑剧”,使得公安部门能够将问题解决在最初阶段。这就是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社会管理方式的进步,对于社会综合治理的巨大提升。
“雪亮工程”的核心就是基于视频摄像、影像传输及无线网络技术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当下在城市的公共区域,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可以说就是“雪亮工程”的触角。
当发生意外情况后,公安部门调看相应区域的视频记录,真相就在这里。可以极大的减少法律误判,节约社会公共资源。
在《隐秘的角落》中,细心的观众会琢磨各个细节,这也造成了网络争议及相关解读。而其中被认为最精彩的就是第三集中朱晶晶坠楼的剧情。那是一场意外、阴谋,还是人性本恶的证明?
从剪辑后的电视剧镜头造成的播放效果来看,这是非常成功的。挂在枝头的衣服,朱晶晶掉落的方位,朱朝阳探头窗外的瞬间和老陈抬头观望的时间,下课铃声等等细节,仔细琢磨似乎总是在哪里有问题。拿网友的话说就是“细思极恐”。
电视剧制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导演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发行人要的也是这个效果。但在现实中,我们希望“细思极恐”的事情不要发生,我们希望公安机关能够快速、公正的找出事件的真相,我们希望有罪的人早日伏法,我们希望受害人受到的伤害最小。这就需要证据,这就是“雪亮工程”的重要意义。
“雪亮工程”通过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把治安防范措施延伸到群众身边,发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共同监看视频监控,共同参与治安防范,从而真正实现治安防控“全覆盖、无死角”。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称之为“雪亮工程”。其关键在于预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抑制违法犯罪的事情发生。
如果事发当时,少年宫的监控摄像头都是完好的,故事或许就会到此结束,不会再有十二位主要角色,最后十一位主演都去领盒饭的情节发生。或者说,六峰山景区存在完善的监控摄像系统,或许这个故事开头就成了结尾。
当然,罪恶被扼杀在萌芽,就不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也不会有各路吃瓜群众的深刻分析,我们也就是少了一种认清人性的渠道。
故事可以编,情节可以虚构。但在现实中,我们绝对不允许有罪之人逍遥法外,无辜之人蒙受不白之冤。现代科技加上群防群治,在类似“雪亮工程”这样的项目助力之下,必将让我们的社会更加的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