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今天,福州部署这项重点工作任务→

福州日报 2025-02-08 01:20:56

郭宁宁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真抓实干奋勇争先

奋力开创福州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吴贤德主持

2月7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总结2024年农业农村工作,部署2025年“三农”重点工作任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郭宁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吴贤德主持。

郭宁宁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全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与持续传承弘扬、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紧密结合,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郭宁宁指出——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以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为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化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确保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打造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乡村振兴福州样板。

郭宁宁强调,要突出抓好重点任务,不断开创全市“三农”工作新局面——

一要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落实“长牙齿”耕地保护硬措施,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动粮食生产稳产增效;加快现代化粮库建设,巩固拓宽引粮入榕渠道,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打造“森林粮库”“海上粮仓”。

二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打响“福农优品”及“福茶”“福果”“福渔”品牌,扩大农业开放合作,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三要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深化拓展“五个美丽”建设,加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要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深入实施新时代“堡垒工程”,深化“暖心党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持续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培育文明乡风,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五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前谋划承包期再延长30年各项工作,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持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郭宁宁要求——

要切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要素保障,广泛汇聚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抢抓早春农时,抓紧抓实春耕备耕工作,保障农资充足供应,确保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夯实基础。

会上,晋安区、连江县、罗源县、马尾区琅岐镇、福清市南岭镇、永泰县同安镇等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分别汇报全市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落实相关情况。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相关县(市)区、高新区设分会场。

村美人和,业兴民富

2024年,福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稳居全省首位

渔业产值连续多年位居全国设区市第一

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连江以工业化思维打造“蓝色粮仓”。包华 摄

在大食物观的引领下

福州坚持农林牧渔并举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

建起多元化农业产业体系和品牌

过去一年,全市新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7个,长乐鹤上镇入选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黄岐半岛海域入选国家级海洋牧场。

立足“土特产”,福州形成了特色农业品牌矩阵——茉莉花茶、闽清橄榄、渔溪龙眼、一都枇杷等声名鹊起、出村进城,不仅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甚至超越地域,成为全国农业版图中的拳头产品。

花农正在采收茉莉花。林双伟 摄

“新秀”更是层出不穷。去年以来,全市新获评绿色有机农产品60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4个,连江海带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我市还新增福建省著名农业品牌6个,107个产品入选“福农优品”,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连江海带养殖基地。林双伟 摄

放眼全市,水产、畜牧、水果、蔬菜、食用菌、茶叶、竹木花卉等特色现代农业全面开花。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249.48亿元,增长3.2%。

一年多来

福州农村土地上,新事频发

这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离不开“改革”这个关键一招

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林双伟 摄

从系列专项整治到跨区域公开流转交易,过去一年,福州将农村改革的重点放在对“三资”监管和盘活利用上,让各村情形各异、梳理不清的矛盾有了突破口。

游客在闽清县上莲乡的多彩稻田里游玩。林双伟 摄

村集体收入“掌上”公开。依托福州市农村集体“三资”公开平台,小到村里购买的中性笔、一把椅,大到养老金、集体补贴的发放,村民们随时随地可查,有效保障知情权、监督权。

资金网上审批。全市所有村(组)已实现村集体资金往来非现金结算,资金支付网上审批,同时做到审批过程一键可追溯,还能实时掌控资金流向。

福州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大厅。叶欣童 摄

资产线上流转。福州成立市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实行“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市场化运营”,首创“市属国企+县(市)区”合股运营模式,积极引导集体经营性等涉农资产进场实现“阳光交易”。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累计成交1223宗,成交额达13.21亿元,平均溢价率达8.1%,溢价部分额外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3亿元。

眼下在福州

一块块经由改革的热土

不断点燃乡村发展的动力引擎

迎面而来的

是一个充满美好的未来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赵昕玥 蓝瑜萍/文 张人峰/摄

通讯员 郑泓

编辑 林学晨

审核 潘温祥

监制 杨韬 范雄 黄而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