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山司马徽为什么说,虽得其主不得其时,答案在《隆中对》。
司马徽也就是水镜先生,因为刘表在荆州广设学校,广招全国各地博士硕士,水镜先生便是那个时候从颍川去了荆州,一来是避乱,二来是教学。也就是在荆州,司马徽向刘备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一个是庞统。根据《襄阳记》记载: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8个字是记载于小说《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先是夸了诸葛亮,说诸葛亮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众皆愕然,就是刘关张都惊呆了,这么神奇吗?随后司马徽出门仰天大笑: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说完,飘然而去。刘备感叹道:真隐士也。
以上便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8个字的出处,说明司马徽已经预测到了很多,第一刘备一定会去请诸葛亮出山仕官,第二诸葛亮一定会效力于刘备为刘备打工,第三刘备和诸葛亮两个人很适配,第四便是刘备和诸葛亮虽然适配,但是联合起来也无法统一天下兴复汉室。
虽说史书上并没有记载虽得其主,不得其时这8个字,但是演义推测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司马徽对诸葛亮很了解,对刘备也很了解,诸葛亮和司马徽在荆州都多年彼此熟悉自不必说,刘备经常找司马徽促膝长谈司马徽自然知道刘备是个明主,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故而“虽得其主”前半句没任何争议,关键是“不得其时”这四个字,司马徽怎么会预测到呢?其实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面,已经有了答案。
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答案就是《隆中对》里面“天下有变”中的“变”字,其实诸葛亮所说的“变”和司马徽所说的“时”是一个道理。隆中对并没有夸张说法,而且是很严谨的,前提条件是:跨有荆州益州+安抚少数民族+和孙权交好+内部政务治理好,但是后置条件客观条件是:天下有变。
你哪怕前提条件都做到了,但是天下没变,那还是无法实现兴复汉室的梦想。
那么“变”和“时”到底指的是什么?那就是北方中原发生大的叛乱,但是事实上,曹操能力太强,曹操只要不作死,北方中原不可能存在大的造反,早在公元196年曹操就执行屯田制,不但军事强会打仗,还懂治理政务,可怕的曹操。
司马徽已经预见到了曹操在世时期,中原不会动荡,曹操一死刘备肯定也要死,毕竟岁数差不多大小。另外司马徽肯定还预测到了世家大族的巅峰时期要来了,司马徽自己也是颍川人,又姓司马,肯定也是大族之一,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汉室倾覆大势所趋了。所以说不得其时,天下不会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