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之凛冬已至,莫斯科保卫战苏联以少胜多?

时光回声 2024-06-09 02:15:01

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军事阅兵,数千名士兵参与其中,尽管距离莫斯科城仅40公里远的地方,200万德军奔涌而来,阅兵后,苏联红军们被陆续派往战场。谈到二战时期的苏联的胜利,很多人总是以为他们是靠疯狂爆兵,通过数量优势取胜。然而在这场莫斯科战役中,面对两百万久经沙场的德军精锐部队,抵抗他们的仅仅只有一百万出头的苏军士兵,以及被夹在战争中,英勇参与游击队的杂牌军。

 

在了解这场战争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这场战役的背景。4个月前,希特勒针对苏联发动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军事行动,在德军装甲车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苏联军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德军中央集团军歼灭和俘虏了30至50万苏军士兵。可以说,自拿破仑时代以来,莫斯科从未如此脆弱的暴露在敌人面前。

 

然而,希特勒并没有抓住机会一举攻下莫斯科,而是选择将他的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力调往乌克兰和列宁格勒,以支援另外两个集团军,尽管包括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在内的多名将军都建议直取莫斯科,因为那将会极大打击苏联士气。希特勒并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是将目标放在支持南北集团军群上,攻占列宁格勒以削弱苏联经济,攻占高加索油田以供应德军能源。

短期内,希特勒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由于中央集团军群的支援,北方的列宁格勒战线得以持续推进,列宁格勒的苏军补给线被切断。在南方,中央集团军的装甲部队成功协助南方集团军包围并摧毁基辅的苏军,随后,乌克兰大部分矿产资源被占领,通往高加索油田的道路也被打开。

 

随着夏季接近尾声,中央集团军的两翼得到加强,希特勒发觉稳妥以后,将目标再次转向莫斯科。至此,希特勒于10月2号发动“台风行动”,计划分兵两路对莫斯科进行包抄,试图凭借德军强大的装甲攻势,在冬季来临之前攻占莫斯科,进而逼迫苏联彻底投降。然而,苏联的天气因素成为了横亘在德军面前的障碍,初雪的融化将通往莫斯科的道路变成一片泥泞的沼泽。这种现象对于任何行军都不友好,拿破仑两百年前就遭遇过这种阻碍,相比之下,德军装甲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虽然没有彻底瘫痪德军,但是坦克履带频繁被泥泞堵塞,极大放缓了德军的前进速度。

 

苏联显然不想放弃这次机会,他们在俄乌边境的城市同德军进行迂回作战,进一步牵扯德军的行动,虽然多次被德军击退,但是也给德军造成不小损失。尤其是苏军新型坦克T34,这些坦克装甲极厚,德军坦克炮和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对其造成伤害。这也导致德军在每一场战斗中,都要以严重的损失换取胜利。为此,他们加快了新型坦克的研究。

 

10月6日,斯大林召回他的顶级将领乔治·朱可夫将军,命令其负责莫斯科的防御。朱可夫是苏联最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之一。尽管此前,他因建议苏联军队放弃基辅以避免被德军包围而被解职,但是此时的斯大林明显更需要他。10月10日,朱可夫抵达后立即着手加强城市防御,他征召了25万妇女、老人和青少年挖掘战壕并建立防御工事,动用了300万吨土方,极大巩固了莫斯科的城防能力。

 

他在首都外围建立了一条防线,从北部的卡利宁一直延伸到南部的卡卢加,由新组建的预备部队驻守。这条防线延缓了德军的进攻步伐。为了避免硬刚防线,德军分成两路,从北部和南部包抄。虽然这种策略比正面攻击要慢,但它确实取得了成功。10月底,防线被彻底突破,德军继续向前推进,朱可夫被迫进一步向东撤退,以避免像基辅战役那样被层层包围。

 

10月底,德军的进攻已经严重受阻。由于糟糕的泥泞地形给德军造成补给线压力,德军的装甲燃料储备告急,同时又缺乏抵抗严寒的装备,他们被迫减缓推进速度乃至暂停,期待补给线问题顺利解决以及地面结冰支撑装甲车推进。尽管如此,黑云压城的德军仍旧对莫斯科造成极大的震慑,在莫斯科的地铁隧道中,居民们迫切想要逃避即将到来的失败,因为这往往伴随着劫掠和屠戮。

 

为了保护苏联的指挥系统不至于崩溃,斯大林于10月13日命令大部分苏联政府要员和军官撤离到古比雪夫,而为了稳定人民不断动摇的士气,斯大林选择留在莫斯科城,并在11月7日举行一场提振士气的大阅兵。这一切似乎预示着决战的到来,因为仅仅在一周之后,地面终于结冰,德军的推进问题得到了解决,进攻继续,此时的德军已经抵达莫斯科城外40公里处。

 

然而,不幸的是,随着秋季的泥泞的消失,极端严寒的冬季对德军更加不友好。当时的天气报告显示,这段时间将是20世纪以来最寒冷的冬天。对于德军而言,他们本身就存在补给线问题,许多士兵缺乏有效的冬季装备,这导致冻伤、坏疽和因寒冷引发的机械故障严重削弱了德军的战斗能力。

 

尽管如此,德军并不能因此停下脚步。为了快速取得战果,北线的德军推进到离莫斯科仅35公里处,随后遭遇苏军顽强抵抗,被迫撤退。南线进攻部队的情况显然更糟,由于他们未能攻克或绕过防守严密的图拉,他们的进攻悄然停止。南线和北线的两条战线都在严酷的天气中陷入停顿,最终德军部队被迫撤退。

 

12月初,当德军陆续撤退时,苏军选择敌退我进,展开了一次全面反攻。德军认为苏军的反击不会很有力度,因为也会在战斗和严寒中遭到削弱,然而,苏军的准备比德军预想的要充足得多。尽管苏军人数只略多于德军,但他们现在的组织和战斗能力竟然远远超过战争初期,他们的反击令德军目瞪口呆。

 

由于补给短缺和严寒的影响,德军在苏联的反攻下迅速吐出占领的土地。希特勒希望部队在整个前线形成一条稳固的防线,但他的将军们认为这样的防御是不可能的持续的,德军选择继续撤退。在这次撤退中,德军中央集团军有三次几乎被包围团灭,好在德军的空军在空中为他们做掩护,不至于全面崩溃。

 

时间来到1月初,苏军已将德军推出100公里以外,并迫使德军短暂陷入休克。尽管如此,德军对苏联的入侵仍将继续,虽然莫斯科战役已经以德军的惨败告终。此次战役德军精锐部队伤亡人数达到60万,仅次于之后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严重挫败了德军的进攻势头。

 

这场战役中,虽然德军装备精良且人数占优,但苏军拥有的优势似乎更加有效,这确保了他们的胜利。在天时方面,凌冬将至是苏军获胜的最佳辅助,泥泞拖慢了德军,严寒拖垮了德军;在地利方面,本土作战优势使得苏联拥有较强的补给供应能力,以及源源不断的人员供应储备;在人和方面,斯大林作为国家领导者,选择与军民共同守卫莫斯科,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成为苏联军民勇往直前的关键。三方优势兼具,则敌军必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