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战役是45军133师师长吴烈在四野打得最后一场战役,战斗结束后,他就调离野战军,到卫戍部队任职,留在北京,而没有跟着45军南下。此战,也让他留下一些小小遗憾,好不容易拿下主攻任务,却没打开突破口。
吴烈是警卫出身,在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战中时期,一直担负保卫中央的安全。抗战时期担任中央警备团团长。按说如此重要的职责,怎么在解放战争时到东北打仗了。
随着七大结束,上级曾计划将中央迁到承德,并调李富春,以及以吴烈团长的中央先遣警备团先行抵达,展开选址工作等。可当部队抵达承德时,已经是1945年11月,承德保卫战就打响了。对于新局势下,迁址任务也就改变了。他奉命划归冀热辽军区工作,率领的几百人的队伍,也分别到基层展开工作。
此后,在冀热辽军区下辖担任军分区副司令、司令。1947年调任新成立8纵22师师长,参加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后,跟着部队挺进入关。因为8纵在辽沈战役中是攻城部队之一,天津战役也在攻城部队中。
主攻方向是李天佑率领的西集团38军、39军,助攻是邓华指挥的44军和45军,46军从中间突破。45军奉命先打,吸引敌人火力,减轻主攻方向的压力。吴烈拿到任务后,并没有按照规定时间突破,而是在一个据点耽误时间太久,让纵队首长都有些发火了。在纵队司令、政委、135师师长回忆录中都提起了。
当时,45军下辖4个师,133师与135师为第一梯队并肩作战,其他两个师为预备队。最终135师三分钟突破民权门,133师跟在后面。这件事在吴烈的回忆录当中,是写到133担任助攻,135师担任主攻。
不管是助攻,还是主攻,最终是部队没有打开突破口。从能力来说,这不是问题,打开突破口是时间问题,但战斗形势容不得更多时间给他。本来就超出自己立下军令状的时间,上级后来说到还是因为轻敌了。
没有让133师打出风头,不了解的人也就是算了,知道的人该怎么想。毕竟让135师上,几分钟就打开突破了。作为指挥员谁愿意把拿到的任务给别人,但也没有办法。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平津战役后,吴烈被调离133师,并非说因为天津战役的问题,还是考虑到他更擅长警卫工作。北平解放,但首长的安全更为重要,这里有散兵游勇,匪特没有肃清,警卫任务压力并不小,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担任。
上级将王明贵师留在北平,这支部队都是翻身农民,成分好,改编为207师后,吴烈担任师长。后组建中央纵队,吴烈担任司令员。
中央纵队的级别是正军级,吴烈从师长直接提拔为正军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