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在为高昂的流量费用而苦恼?
最近,佛山多家商场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景象:运营商正在大力推广39元包含155GB流量的套餐。
这不禁让人想起此前在电商平台上热销的同类套餐。
运营商为何将战场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此前,各大电商平台早已成为运营商低价流量套餐的重要销售渠道。
价格低至19元至39元不等,流量却高达100GB以上,这些套餐对于追求高性价比的年轻人来说极具吸引力。
一些热门套餐的评论数量甚至超过了20万。
由于此前第三方流量套餐卡的种种陷阱,许多用户对此类套餐心存疑虑,更倾向于使用官方渠道办理的套餐。
此外,办理新号的繁琐流程也阻碍了部分用户的购买意愿。
与全国庞大的用户基数相比,通过电商渠道销售的第三方流量套餐卡数量仍然有限。
笔者也曾购买过两张运营商的异地流量卡,发现这些套餐卡的注册和激活流程均需通过运营商官方公众号完成,并非以往的第三方套餐卡,可以视为运营商省级分公司通过电商渠道进行的销售尝试。
如今,这些套餐卡开始在线下推广,意味着运营商正在打破以往的“默契”,将价格战从幕后推向了台前。
这与国内通信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密不可分。
在市场饱和、用户增长乏力的背景下,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一家运营商的用户增长往往意味着其他运营商的用户流失。
回顾4G时代后期,大约在2018年前后,两家实力较弱的运营商率先发起流量价格战,大力推广不限流量套餐,成功从最大的运营商手中夺取了部分用户。
面对市场份额的流失,财大气粗的最大运营商迅速跟进,加入价格战,最终导致三大运营商的业绩均出现下滑。
价格战的惨痛教训让运营商在5G商用初期采取了相对保守的定价策略,5G套餐的起步价普遍在百元以上,彼此之间也保持着一定的“默契”,避免再次陷入价格战的泥潭。
运营商的“默契”带来了显著的收益,三大运营商的业绩连续数年保持增长。
5G套餐的高价策略也使得用户的平均收入(ARPU)显著提升。
例如,最大运营商曾公布数据显示,其5G套餐用户的ARPU高达80元,远高于4G用户的50元。
高昂的5G套餐价格也导致数亿用户不愿放弃价格低廉的4G套餐。
为了吸引这部分用户升级5G,运营商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例如通过人工客服推广低价流量套餐。
笔者就曾通过电话营销获得过某运营商推出的59元50GB流量套餐,实际支付仅需29元。
随后,运营商开始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大流量低价套餐。
而如今,运营商将低价流量套餐的推广延伸至线下,标志着用户争夺战的再度升级。
线下推广的优势在于能够接触到更多不熟悉电商平台或对线上套餐缺乏信任的用户,从而进一步扩大低价套餐的覆盖范围。
即使是39元的套餐,也比目前最大运营商的大约2亿4G用户的套餐价格高出不少。
这部分用户中,有相当一部分使用的是8元、19元等超低价套餐。
因此,吸引这部分用户升级仍然可以为运营商带来可观的收入增长。
运营商线下推广低价流量套餐的举措,无疑将加速低价套餐的普及,并提升用户对流量套餐的信任度。
这也可能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战,运营商的盈利能力将再次面临挑战。
4G时代价格战的阴影是否会再次笼罩运营商?
低价竞争的最终受益者会是谁?
这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那么,你认为运营商重燃价格战,最终会对消费者和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中国电信129无限流量套餐,每月只给20G流量,达量限速=断网!国企诈骗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