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天限号3个,挂号费1元!多地大三甲新开门诊,会成为潮流吗?

美辑的课程 2024-06-16 10:06:48

本文作者:Origami

不要 198,不要 88,只要 1 块钱,就能挂上国家级专家和省级专家的号?

最近,吉大二院推出了只要 1 块钱的「教学门诊」,一个上午限号 3 个。患者在看病时,主要面对的是专家团队的学生,但最终由专家进行把关。

据吉林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教学门诊刚实施就很火爆,基本上一号难求,甚至还有当地的网红约号去做抖音短视频(已拒绝,没有成行)。

而横看其他省份、城市,这种新颖特别的门诊正如雨后春笋,逐渐成为大三甲必备的新门诊。

教学门诊,真的香吗?

教学门诊,协和花落百万家

教学门诊是一种特殊的医疗门诊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门诊教学,也不同于普通门诊。在教学门诊中,住院规培医生主导接诊流程,而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带教老师负责指导和决策。这种模式允许年轻医生在资深医生的监督下进行实践,同时为患者提供服务。

据《中华内科杂志》,较早开设教学门诊的医院可能是北京协和医院,2017 年,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恢复了以往的传统,发展了住院医师教学门诊。

但很长时间里,教学门诊的热度并不高涨。真正发现教学门诊真香的反而是很多口腔医院。三年前,我们曾就华西口腔医院开设教学门诊写过一篇小样本调查报告。发现对于口腔科而言,教学门诊好似「量身定制」。(点击可查看往期内容:3 块钱就能在华西看病?这波大三甲们学不会)

在许多医院的口腔科,「花了大几百块钱挂专家科的号,最后却是由学生来操作」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默契。

教学门诊就可以解决一部分名义上的扯头。医院通过加量、减价的方式,与患者做好了事前的约定,患者在提前知晓的情况下进行选择、交易。高水平医院提供医疗资源,同时也能让自己的学生收获大量实践操作能力,减少医患纠纷的风险。

2023 年 5 月,国家医政司发布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 年)》,其中表示,鼓励医疗机构开设麻醉、疼痛、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

国家鼓励开展门诊创新模式

信息来源:卫生健康委网站

天时地利下,一大批三甲医院陆续开设教学门诊。

「学生坐诊,老师坐镇」,也正逐步成为不少三甲医院教学门诊的标配。有的医院还推出挂号免费或只收取普通门诊就诊资费,甚至获得专家门诊的现场预约,或下次就诊的优先加号权等优惠条件。

一鱼多吃:去教学门诊,开主任盲盒

吉大二院不是第一个开设教学门诊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之前我们曾经讨论过,教学门诊在实际应用上的问题,其中比较引人担忧的点是患者对于教学门诊的态度。(点击可查看往期内容:3 块钱就能在华西看病?这波大三甲们学不会)

不管是在常规医院还是教学医院,其实患者对医院临床教学的态度大多比较暧昧。有一部分患者会认为自己到医院来,只是单纯「解决困难」——在病痛缠身中还要成为教材,并非所有人都能接受。这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但随着教学门诊的普及和增加,也经过几年的认知沉淀和互联网的传播发酵,患者对于教学门诊的态度开始从医院的严肃性中剥离,重新解构成一种新的认知。

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一种说法很是火热,即「与其费劲心思去抢专家主任号,不如直接躺平去找普通门诊」。如果看的是小病,大三甲医院的主治也可以治疗;如果是大病,主治就很可能摇人,摇来某些神秘大佬出手。

「去教学门诊,开主任盲盒。」这种颇似刚入少林寺,就遇扫地僧的经历经常在各路短视频平台传播分享。

教学门诊的设立,对于现在高强度冲浪的患者来说,是一次新型的保底大盲盒。毕竟主治医生还有可能偷懒不从专家池子里抽卡,但是教学门诊可是官方钦定有「保底 SSR」。

图源:社交平台截图

一位发布教学门诊 plog 热度很高的博主表示,教学门诊这种在互联网上少有的奇妙冒险式选题可谓是流量密码,「甚至我收到了来自医院宣传部的感谢。」

一鱼多吃,医院又「赢麻」了。

精致但不能食用的花,反哺临床需要时间

那么,真正需要教学门诊解决问题的医生们赢了吗?

医学这样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必然需要通过临床教学的形式进行传承。对于还不能独当一面的规培医生来说,教学门诊无疑是一次极好的门诊锻炼机会。

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教学门诊对于临床教育来说更像是一朵精致美丽的兰花,而不是一颗吃了就能顶饱的大土豆。

首先,教学门诊的号数实在是比较少。

不管是哪个三甲医院,都没有将教学门诊的号数进行扩大。浙江某三甲医院规培医生唐风(化名)表示,教学门诊对于他们来说,不像是正常的练习,更像是一场难以捉摸的考试,「能学到东西但学到的非常零碎。教学门诊后,主任的点评都会留下相应记录,但是每个主任的诊疗思路都不太一样,可能自己刚刚有所领悟就结束了。」

其次,教学门诊目前并不适配所有的科室。

广州某三甲医院的行政王尔立(化名)曾在一家以教学门诊小火一把的三甲医院做调研。对方认为,教学门诊问诊时间普遍较长、较细,患者和医生都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同理心,所以全科门诊和部分儿科门诊是一个比较好的试验地。

江苏某三甲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于思淼(化名)也给出了一样的观点。于思淼在的医院最开始商量要在妇科开一部分教学门诊,她持很强的反对意见,「妇科门诊量很大,教学也基本都在实践中完成,我觉得没必要耗费那么多人力物力新弄一个所谓的门诊,反而浪费时间。」

此外,相比于正常门诊,患者对教学门诊的预期落空,也会反过来影响对临床的信任度。

在社交媒体上,一部分患者发布教学门诊的「避雷贴」,因为他们的实际体验可能全程都是规培医生或年轻医生在主导诊疗,真正期望中的大咖参与度并没有那么深,「甚至直接不见了。」

王尔立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教学门诊目前并不是一个稳定的问诊模式,「究竟该注重教还是注重诊,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另一种原因则在于患者对于教学门诊的认知受到了宣传的影响,「很多患者是被花小钱找主任的宣传模式吸引进来的。有一些比较极端的患者,进来就说,我只想让主任说话,年轻人不要说话。」

参考资料:

1、https://rs.yiigle.com/cmaid/1022016

2、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5/content_6883385.ht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