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亭子溪

颖之星语 2025-02-21 13:07:50

颖之老家前面的溪,名叫亭子溪,发源于旺苍县白水镇大埝村刺竹垭,溪水蜿蜒而下,穿越峡谷沟壑,流经李家河、刘家河,从老家门前的山谷中流过,在谷口与东河相汇,相传谷口的路边曾有亭,故名亭子溪。

关于家乡的记忆,千回百转,皆离不开背靠的岐山和面临的亭子溪。

老家刘姓聚居于岐山坡,故名刘家咀,曾有古老的桂花树,香飘十里,因此而名桂花村。

对岸的山梁上伍姓聚居,故名伍家梁,松树林绵延,每当大风吹过起伏如浪,因此而名松浪村。

颖之小时候,除了上学就是放牛娃,常常和松浪村的放牛娃相逢亭子溪,玩耍和吵架,非常热闹。

小黄牛渐渐长成大黄牛,陪伴颖之也长大,大黄牛离开我家时,赖着不想走,最终还是被牵着经过亭子溪,翻过对面的伍家梁,目送伙伴从视线中消失,伤心哭一场。

村兴盛的年代,水田连绵,汇水成溪,记忆中亭子溪水量丰沛,水潭中的鱼密集成群,特别是满身花纹的石斑鱼,非常好看,偶尔还有乌龟在石头上晒太阳。

盛夏时节,颖之和玩伴们常常去溪潭中玩水捉鱼,非常欢乐。

如今农村水田消失,溪河的水量锐减,回首往昔风光恍然如梦境。

小时候经常和母亲到嘉川去“赶场”,天不亮就要起床出发,下山越过亭子溪,翻过对面的松浪村铧场梁,再下山走公路沿东河而行,负重前行的路,好漫长。

颖之在旺苍县老城的广旺矿务局中学读高中时,每个月都要走一回这条路,走累了就停下来歇会儿,看看从图书室借来的书,岁月已远走,每一步都有青春的记忆与思量。

颖之第一次出川走的也是这条路,终于走出了川北山区一圈绕一圈的连绵群山,来到了东海之滨的宁波。

老家的公路修通后,再也没有步行跨过亭子溪,下山的古道已荒芜,山谷成森林。

颖之至今仅有一次步行走完亭子溪全程,在广旺矿务局中学读高一的那个寒假,母亲说很久没有二姑家消息了,叫颖之独自一人去二姑家看看,沿着亭子溪一直往上游走到尽头,再爬上刺竹垭就到了二姑家。

颖之的家乡,把父母的姐妹也叫作姑姑,二姑就是母亲的妹妹。

从未走过这条路,因此逢人就问路,颖之背着家里出产的作物,从早上一直走到下午才到了二姑家,玩了几天,返程时又背回来二姑家出产的土豆,觉得那路又累又漫长。

刺竹垭有个水库名叫解放水库,修建于大兴水利的年代,枣林乡原来也叫解放公社。

解放水库的水无法直接流入亭子溪,修建水库时打通了一个涵洞,需要灌溉时,水从涵洞内北流,用于三汇村、双龙村、大地村等地的农业灌溉。

亭子溪一路蜿蜒而下,曲折往复,在伍家梁与岐山康家梁对峙的谷口汇入东河,对面有柳溪沟也汇入东河,两个溪口曾经都水深不可测。

曾经有人在亭子溪口用网捕鱼,捕获的大鱼比猪还长。

上世纪七十年代修建从嘉川到张华的公路,溪口两侧劈山开路,深不见底的溪潭被填埋,往昔之景供追忆。

亭子溪汇入东河,流出张华镇,就进入苍溪县境内了,下游称为宋江,古称阆水,在张飞镇守过的阆中市汇入嘉陵江,再流经南充市,到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奔流向海。

亭子溪,默默地静处一隅,颖之常想,家乡的山水如何才能变得更美丽?

如果能够在亭子溪口建一座水库大坝,高峡出平湖,再像宁波的浙东大峡谷一样建一座跨越两岸的水上天桥,防洪、发电、饮水、养殖、旅游,获益无穷,泽福千万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