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是提升教育的一大法宝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3-27 01:30:00

应试是提升教育质量的一大法宝,毋庸置疑,直到今天,决定一个学校办学思想的依然是应试。

其实,应试也只是一个游戏规则而已,方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就像唐朝的诗歌,宋朝的词,元朝的曲等等,之所以风靡一时,与当时的应试导向必然脱离不开联系,教育在其中也推波助澜。

然而,当前的时代却是个多元化趋势发展的时代,教育服务于社会发展?还是独立于社会发展之外?其实取决于应试的导向。

假如应试的导向是文学思想,全国人民都醉心于文学书籍阅读、日常生活写作,那么,必然造就一个文化大师层出不穷的时代;假如应试的导向是科学理论的阅读、研究发明的成果,那么人人醉心于实验室里的学习与研究探索,将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假如应试重视的是书法、绘画、声乐艺术,那么将会迎来一个艺术高度繁荣的时代;假如应试的导向是挑战自我极限,发展体育竞技精神,那么人人如狼似虎,身体灵活健硕……

举这些例子,只是说明,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其实最终不单单决定教育的导向,更加决定人的追求走向。其实,教育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高考选才的游戏规则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然而,本着实用性的原则来看,当代的应试教育却是内耗最多,含金量最少的。从整体来看,本意是贪大,把人培养的门门都精通。实际却是如何呢?门门都懂些皮毛,门门却都不精!最终导致的后果是,接受教育的人到头来除了拿了一纸学历,如果没有认可学历的工作,踏入社会往往什么都不会。因为整个受教育过程都是脱离生活实践,纯粹在书本里完成的。真不如踏踏实实学学绘画、学点农业、工业等生产技术来得实惠。之所以努力学习,纯粹是为了能够在高考后的盲盒里开一个好的专业,再找一份好的工作,踏上工作岗位,才算是真正的学习本领。

从学科来看,通过语文课掌握识字读书、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本领即可,但是,语文却把太多的时间引导进了各种各样天花乱坠的题海战术。最终,识字算是成功,写作和演讲?精英们都在读稿子,普通大众写作能力更是堪忧!分数的含金量可见一斑。数学,是一门精英学科,普通大众来说,接受些实用性数学就可以了。可是,非要逼着大众全体去学,多数人逐渐学不会不说,学会了的在生活中完全用不到!而理化生等自然学科,重视的应该是观察力、实践力、创造力的培养,课堂应该挪到自然和实验室中进行,可是,在应试教育的错误导向下,实验室在沉睡,学校里上百万的实验器材没开封就变得老旧。至于绘画、器乐等不受重视的冷门艺术学科,几乎是不被问津的。

所以,我们要谈民族复兴,就要谈各行各业的人才,而要问各行各业要人才,还得需要靠教育来扎扎实实的培养。教育如何扎扎实实地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在这里,还得需要高考体制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选材?如何认定人才?这可真是件关系国运的大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