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两面:奖学金与扫雪挂钩vs宿管不给家里有白事的学生开门

吕布说教育 2024-11-30 15:22:49

这几天,这几件事都很热。

第一件事,一位女学生家里亲人突然去世,她跪求宿管开门,让她赶飞机,宿管无动于衷,女学生没见到亲人的最后一面。事后学校发声,宿管是按照规章办事,没有恶意。

另外一件事,一位女生突发疾病,120的担架已经到了女生楼下,但宿管不允许男人上女生楼,虽然他们是医生。后来是女生的女同学们把她抬下去。

此类事件层出不穷,还有一件类似,但更恶劣。学生宿舍起火,宿舍闸门没有打开,还需要学生一个个刷脸逃生。幸亏没有人员伤亡。

此事出来,大部分的网友大骂学校,没有人性,不知道紧急情况,人性高于规章制度。

第二件事,辽宁大学化学学院把评奖学金跟扫雪挂钩,其《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细则》对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进行了规定,其中如果冬季扫雪缺席次数多于30%,将取消其学业奖学金评审资格。

网上又是一片沸腾,不少官媒下场质疑学校。下图是《新京报》的文章,质疑理由主要有几点:第一,奖学金评定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不能由学院单方面制定;第二,扫雪应该是“公益”“自愿”,学校的规章制度并没有规定学生要参加“冬季扫雪”,国家奖学金颁发的规章制度里面没有规定这个,辽宁大学强行与奖学金挂钩不妥;第三,扫冰有危险。

我看了这些事后,跟网上舆论有些不同感想。我认为第一类事和第二类事其实是一体两面,或许第二类事的性质加剧了第一类事情的发生。舆论或者学生对第二类事情越支持,发生第一类事情的可能性就越大。

辽宁大学位于沈阳,沈阳冬天多雪。我生活在清华里面,清华在北京,雪要比沈阳少很多。但即便下雪天气不多,但如果下雪,校园里也不能做到每条路很快就把雪扫干净,因为校园太大了。清华的经费应该比辽宁大学要多。我没去过下雪的辽宁大学,但我想,下雪过后,可能需要师生共同劳动,才能让主干道畅通。而且即便有了经费,下雪天人员也是缺乏的,这个时候大家参与扫雪应该是一个正常社会的正常举动。大学生也不例外。

至于奖学金涉及学生切身利益,不应该由学院单方面规定。这句话很古怪,评诺奖涉及全体科学家的利益,不能由诺奖委员会说了算。这社会上那么多奖项,哪个不是出钱方说了算?

还有扫冰有危险。这个或许有吧。我们走在马路上也是有危险的。大学生已经成年,不是没有行动力的幼儿。

对于第一类事情,除了一方面宿管有了权力之后膨胀拿捏人的原因外,还有一方面,之前学生不遵守规章制度半夜出门出事,责任则由宿管来承担。此类新闻也时有发生。

不知道是不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大学生虽然已过18岁,但社会、舆论以及学生还是把自己当巨婴。大学需要保障学生的安全,学生不能磕着碰着,扫冰有危险,半夜出宿舍门也会出事。

学校和学生的关系,类似于孩子和家庭的关系。孩子小的时候,比如婴儿时期,什么都要家长照顾,自身没有什么话语权,连自己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出去玩都不能自主。

如果成年学生的行为不能自己负责,不能自己保证自己的安全,那么自己获得的权利就会越少。很明显的,上面讲的几件事在好大学很难发生。不是说好大学的宿管素质高,宿管素质差不了太多,但好大学的学生在这些问题上相对比职校学生要负责任得多。(我这里不是指责前面所说的受害者,他们是无辜的)

如果学生对于社会责任也斤斤计较,而且舆论也在斤斤计较,那么社会也不会给他们额外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

从健康的社会来说,学生不能成为巨婴,社会也不应该剥夺学生的成长,应该把学生该有的权利和义务还给他们。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