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77年前英属印度为什么会被分而治之?

知世不知 2024-08-19 15:08:05

1947年8月,英国同意印度独立。

英属印度被分割为印度和新的巴基斯坦邦(东巴基斯坦后来成为孟加拉国)。由于宗教信仰的分歧,朋友和邻居互相攻击。数十万人死亡,数百万人流离失所。

在统治近三个世纪后,英国于1947年匆忙离开印度次大陆,并将其分割成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占多数的巴基斯坦两部分,巴基斯坦本身又被分割成两个相距1600公里以上的地区,这次分裂后来被称为“分治”。

自那以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为什么会分治?

二战后,全世界都刮起了一股“反殖民”的风潮,而且在英国人长达200多年的压迫统治和剥削之后,这里的人饱受奴役和摧残,所有人都渴望得到独立与自由。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原本是整个民族独立欢欣鼓舞的时间,却在两个国家都留下了深深的伤疤。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独立日迎来的是人类历史上少有的血腥悲剧,有多达1700万的人不得不离开家乡被迫迁移,有接近100万人被杀害,有10万女性遭到了侵犯。

这是一片宗教文化浓郁的土地,信仰印度教占据了主要的人群,而穆斯林则是这里最大的少数民族。作为“搅屎棍”的英国,就算离开这里,也要恶心你一辈子。英国当时在这里的政策用历史学家的定义被称为"分而治之"。

甘地(中)

由甘地领导的「印度国大党」联合起了各个地区的政治领袖,共同反抗英国人的统治,这场著名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让高高在上的印度统治者不得不作出回应。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昔日的日不落元气大伤,最终宣布放弃对印度次大陆的统治;但这也引发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由谁来成为这里新的管理者。

印度宗教分布

当时,印度人口中约有25%是穆斯林,其余的主要是印度教徒,另外还包括锡克教徒,佛教徒和其他少数民族宗教的成员。穆斯林不希望在印度教统治的国家里变成少数派,因为从历史以来,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就矛盾重重,所以穆斯林联盟的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主张成立一个由穆斯林为主的新国家,这就是后来的巴基斯坦。

印度也希望重新成立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双方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暴乱也因此开始。1946年英国驻印度最后的一任总督蒙巴顿,开始通过与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以及穆斯林联盟的阿里·真纳协商。

尼赫鲁;蒙巴顿(中);真纳

尼赫鲁虽然想建立一个“统一不分民族与宗教信仰”的印度,这一理念与甘地保持一致,但他同时也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但统一的印度教中央集权,势必会打压最大的少数派印度穆斯林群体,最终这场谈判以历史上著名的「蒙巴顿方案」结束。

什么是「蒙巴顿方案」方案?

“英国退出印度次大陆,权力交给本地人”

印巴边界升旗仪式

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同时成立“边界委员会”划定国界。旁遮普与孟加拉等混住地区划界分治,各邦可自行选择加入两国中的任何一个。7月15号,英国下议院宣布一个月后,分别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但这也比原计划是提前的整整一年。

负责划定国界线的,名为「西里尔·拉德克利夫」的这位英国律师之前从没有去过印度,但上面却只给他36天的时间来划分国境,而且还是在一张过期的地图和过期的人口资料的基础上。

穆斯林逃到巴基斯坦,印度教和锡克教徒则相反

拉德克利夫而言,最难划定的是在旁遮普与孟加拉这两个区域。旁遮普是印度教、锡克教与穆斯林的混居,而孟加拉的加尔各答已经在一年前发生了穆斯林与印度教徒的血腥冲突,所以这两个地区无论怎么划分,冲突都不可避免。

1947年的8月英国人离开,混乱彻底爆发。数百万的印度教徒、锡克教以及穆斯林发现他们身处在错误的边境内,这场国境的迁移也引发了暴力冲突,曾经和睦相处很久的社区,只因为不同的信仰变成了你死我活的屠杀。

穆斯林难民前往拉合尔

“印巴分治”引发了巨大的移民浪潮,上千万人互相奔赴邻国,一路上没有足够的食物和干净的水,走不动的老人和被遗弃的孩子,无数人也因此丢掉了性命。

事到如今,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依然是强烈的敌对关系,在克什米尔地区,两国还继续在不断地爆发冲突与流血事件。历史虽然已经逐渐变成尘埃,但是这道伤疤依然是醒目的存在,成为这南亚两大国之间无法抹平的痛苦。

克什米尔地区

读完文章,如果有所收获,请关注我吧。

0 阅读:0

知世不知

简介:国际大小事,带你一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