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曝光!中国香港一姐杜凯琹:港澳参加全运会不用体测!

木木体育 2025-03-07 23:13:23

最近,全运会的乒乓球体能测试成了大家伙儿聊天的话题。国家队的大将孙颖莎、林诗栋在测试里累得够呛的视频在网上传开了。而中国香港队的杜凯琹却说了个挺意外的情况:“我们港澳队不用做这个体测,直接就能打决赛。”这种看起来“区别对待”的规定,其实暴露了体育世界里更复杂的现实问题。

体测面前的两条路

对内地运动员来说,全运会的那套体能测试是逃不掉的关卡。从跑来跑去的项目到测力量的玩意儿,每一样都是对身体的大考验。但港澳的运动员就不用遭这个罪。杜凯琹说得实在:“我们平时训练时间少,体能底子薄,真要参加体测的话,可能所有人都通不过。”

这种“两条路”的做法并不是给港澳队“开后门”,而是现实情况下的选择。港澳地区体育资源有限,运动员很多都是学生或上班族,训练强度根本没法跟内地职业选手比。比如杜凯琹15岁才开始正规训练,现在能和国际顶尖选手过招,已经非常不容易。要是非得让他们跟内地选手一样去折腾体测,搞不好他们连比赛场都上不了。

训练差距从哪儿来

看内地选手体测的视频,林诗栋做完折返跑直接坐在地上喘气,孙颖莎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而港澳选手的日常完全是另一种节奏:每周训练时间只有20小时左右,剩下的时间要上课、上班甚至拍广告。香港男队黄镇廷开玩笑说:“我们的腹肌大概只有比赛前才会突击练一练。”

这种差别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育模式。内地运动员从小进体校,每天除了训练几乎没别的事;而港澳选手大多是“半职业”,体育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位香港教练说过大实话:“要是我们像内地队那样每天练八小时,根本招不到人。”

争议之外的温度

有人问:“凭什么他们能躲过体测?”杜凯琹的回答挺有意思:“要是我们连比赛都参加不了,谁给国家队当对手呢?”这句玩笑背后,其实藏着港澳队存在的意义——他们不只是来比赛的,更是来连接的。

看看过去几届全运会就知道:2017年羽毛球比赛,国家队老将傅海峰带着香港小将邓俊文拿下男双金牌,领奖时两代运动员抱在一起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动;2021年乒乓球女团赛,杜凯琹和王艺迪打完一场激烈对决后,当场交换球衣,全场观众都站起来鼓掌。这些时刻提醒我们:体育比赛最打动人的,从来不只是输赢。

体测到底为了什么

体能测试本来是为了让运动员全面发展,别只顾着练技术不管身体。但硬邦邦的标准碰上不同的情况,问题就出来了。有网友说得直接:“让港澳队参加体测,就像让学语文的人去考高等数学,除了打击人还有什么用?”

这让我们不得不问:当体育变成一堆数字的时候,是不是反而忘了它最初的意义?全运会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比赛,当然要坚持专业水准,但也要给不同背景的人留空间。让港澳队直接进决赛,其实是一种更有人情味的做法——比起死守规矩,让更多人有机会上场,或许才是更大的体育精神。

向前看:比争议更重要的事

体测的争论早晚会过去,但它带来的思考应该留下。在建设体育强国的路上,既需要孙颖莎这样拼尽全力的专业运动员,也需要杜凯琹这样带着热爱的“兼职选手”。当香港的年轻人在全运会赛场上挥拍时,他们代表的不仅是某个城市,更是整个中国体育的多样性和生命力。

也许将来我们会更明白:专业运动员就该在体测里突破自己,普通人也该有享受运动的机会,港澳青年通过参加全运会更能感受到自己是国家的一部分。当所有人都在体育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时,那些关于“公不公平”的争吵,自然就会变成共同前进的力量。

0 阅读:60

木木体育

简介:喜欢体育,热爱体育,专注于体育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