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pa),布列松(Bryan Bryan),马克·吕布(Mark Mark Liber),久保田博二(Skyan),阎雷(Skyan),以及他的手下(Skyan)。
在中国人熟知的几位知名国外摄影家当中,哪位又是在中国进行过最多次拍照的呢?
回答:都不是!他不是别人,正是一名意大利摄影师,阿德里亚诺·马达罗。这是第几次了?二百零四次!
有“现代马可·波罗”之称的阿德里亚诺·马达罗,于1976年至1990期间来到中国,共拍下35,000幅彩图,令人惊叹!他的镜头覆盖了很大的区域,从东北部到西藏,从内蒙古到海南岛,所有的一切都被他用镜头记录下来。
在中国问题上,阿德里亚诺·马达罗是一位颇有造诣的外国新闻工作者,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是第一批到中国进行个人专访的原因。那时候,中国的相片都是黑白相间的,想要在这里看到一张外国人的相片,可不容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马达罗1976-1979中国的彩色照片!
一九七六年五月,广州人正排著长队等公共汽车。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向世界开放的地方,它以一年一度的“广博会”而闻名于世。这张图片中的骑楼,就像上海的石库门,北京的四合院,是广州古城最有特点的一座房子。
70年代后期,一名扬州居民准备迁居。那时候还没有什么搬运工,大家都是坐着三轮去搬东西,而在那时,能住在被褥上的,都是非富即贵之辈。大街上,有许多南京和扬州的枫树。
70年代后期,作为鲁迅故乡的绍兴和宁绍平原重要农业地区的浙江绍兴,成为了我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城市。这只野牛的犄角莫名其妙地变白了。时至今日,绍兴的经济也是出类拔萃,只比杭州和宁波稍逊一筹。
桂林阳朔在70年代后期,风光依然没有改变,依然美丽,但是街道上的行人,衣着,以及路边房屋的式样,都与过去大不相同。四十年后,她已经七八十岁了,而她怀里的孩子,已经快五十了。时间过得真快!
一九七七年五一节,北京一座四合院,小孩都打扮得花枝招展,那时候只有大都市的小孩才能享受到这样的生活。这位编辑来自江西,九十年代初期仍然穿着破旧的服装。到了70年代,那时候,还不存在什么“独生子女”。
中国最大的汽机车工厂,山西大同机车工厂,一群孩子,正热情地迎接着他们的上级。今天的大同,虽然是个边陲小城,但却是有名的煤场,那个传奇的“煤炭大王”,就是在那里出产最多的。这些孩子,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
当一辆绿色的列车驶向呼和浩特时,周围的人都投来了奇怪的目光,这是一位意大利的外国人。这可是七十年代,想要见到外国人,那得多大的机缘。那时候的人,眼神都很清明,不是现在的人,压力太大,太紧张。
这是一九七九年的春季,在和平宾馆的二楼,在这条河的对岸,浦东,也就是川沙县,那时候的中国,还只是一个小山村,连“东方明珠”都没有。上海要到九十年代才能真正崛起,改革开放的时间,要比广州和深圳迟几年。
5000年的文明,山西!山西虽然最近几年在经济上有所落后,但仍是华夏文化中心的发祥地。这张图片上,就是太原的晋祠,虽然已经是七十年代后期了,但是来参观的人还是很多的,大部分都是城里来的有钱人。这里的烤肉味道真好,咱们南边人就是想来也没有。男人都是一身戎装,而这个带着红色围巾的孩子,却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戎装。
北京的小巷子,在70年代后期,竟然是这么的整洁。我在北京的巷子里住了很多年,听到了叫卖大米的声音,也听到了卖剪刀的声音,也听到了卖头发的声音,不过,这里的停车场很混乱,很多人都骑着一条狗,并不像图片上那么整洁。
当我们回顾一九七六九年至一九七九年所拍的那些彩图时,会有一种恍如昨日,时光飞逝,白云苍犬,许多人都已逝去。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时不我待,无论有钱还是穷,都要好好地活着,好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