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要变!首批内地高才面临续期问题、港服务业机会来了

郭一醉 2024-09-30 13:52:59

文丨郭一鸣

不知不觉,中秋已过,深秋来临。深秋是香港一年最美好的季节。周末和亲友结伴郊游行山,听蝉声把绿叶叫黄、催落满地,确是人生赏心乐事。但对于某些人来说,今年秋天有点发愁,我指的是首批透过“高才通”计划来港的部分人士。

  作为“抢人才”的重要举措,特区政府于二○二二年十二月启动“高才通”计划,截至今年二月,批出逾五万名“高才通”人才来港,当中绝大部分来自内地。特区政府规定,获批“高才通”人士可居港两年,然后续期三年,再续期三年,满七年后可申请永久居民身份证。再过两个月高才通计划试行就满两年,首批来港的“高才”当中有的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就业机会,安排子女来港上学之后,自己回内地去工作;有的则内地香港两头跑,在港居住的时间太少;也有的是自雇未有交税纪录等等。网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有特区政府相关官员表示,即使“高才”在香港买了楼,长期住在香港,但受雇的企业在内地,也可能不获续签。有“高才”担心一旦失去港人身份,家庭和事业将会大失预算,故希望特区政府能够放宽续签的条件。

  日前和几个关心时事的朋友聊起这件事情,大家认为,“高才通”计划很有吸引力,但政府不仅要重视抢人才,同时也应该设法留住人才,否则可能会浪费人才。不知道下个月特首公布施政报告,是否会对这个问题有所着墨?

  下个月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上任后的第三份施政报告,各方都充满期待。李家超第一份报告题目是《为市民谋幸福 为香港谋发展》,去年第二份报告是《拼经济谋发展 惠民生添幸福》,两份都有发展、幸福的字眼。三年来特区政府的努力和成绩有目共睹,走笔至此,欣闻本港重返全球三大金融中心,超越新加坡位居亚太首位。但是,由治及兴任重道远。李家超几天前出席香港潮属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酒会时致辞,强调社会各界要识变、求变,推动产业升级转型。今年施政报告的主题呼之欲出。

  这些年香港累积方方面面的问题,加上近年国际环境地缘政治发生重大变化,特区政府和本港各界面临新的挑战,积极寻找突破,逐渐形成共识:因循没有出路,唯有求变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关键是哪些需要变及如何变,不能为变而变,所以要“识变”。

  应该看到,尽管一而再遭受美国无理打压和抹黑,但香港在营商环境、人力资本、基础设施,以及声誉及综合等方面的竞争力均名列前茅。笔者认为,香港要变,最重要是转变经济发展的思路和观念:既要继续发挥“一国两制”和国际化的独特优势,又要坚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是香港最重要的出路和机会。观念与思路之下,才是机制和操作方式的改变。

  日前在一个私人场合,笔者问一位熟悉政府高层运作的“高人”,对于目前香港经济如何突破局限,如何把握发展机遇,有何高见?“高人”问:你有没有留意上个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份文件?我老老实实答没有留意。“高人”说,你们传媒界的人应该关注,特区政府更应该认真研究这份文件。中央要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对香港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可惜香港社会各界对这份文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回家之后上网一查,这份国务院文件于今年八月三日正式发布,总体要求是: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促进服务消费内生动能,推动服务业开放,提升服务消费的品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内容分七大类共二十条,涵盖餐饮住宿、家政服务、养老托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教育和培训、居住(物业管理、社区服务),以及数字、绿色、健康、创新服务、品牌培育、消费监管、合规经营、消费标准、财税金融支援、人才队伍支撑、统计监测水准。以上二十项,每一项都蕴藏巨大商机,当中大部分是香港的强项,特别是金融、教育和培训、娱乐、旅游等领域。如果特区政府主动与内地相关部门沟通,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支援本港业界把握机遇,去落实国务院文件中提出的要求,这不就是发挥香港之长,服务国家之需吗?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香港没有再因循下去的时间和本钱。求变,就从这个秋天开始吧。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0 阅读:0

郭一醉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