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海军“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于近期在地中海埃及塞得港附近与“贝西克塔斯-M”号商船相撞。此事件瞬间成为国际焦点,然而美方在后续处理中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低调,诸多关键信息含糊其辞,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与危机?
军舰(资料图)
“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作为美国海军尼米兹级的重要战力代表,其在全球军事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承载着先进的军事技术与强大的作战能力,是美国海外军事威慑的关键力量之一。但此次与商船的碰撞事故,让其威名蒙尘。从曝光的照片来看,船尾右舷靠近飞机升降机的浮筒出现多处大裂口,尽管海军宣称核反应堆安全,但航母整体作战能力是否受到影响仍不明朗,维修费用与时间也成谜团,这无疑给美军的军事部署带来极大变数。
回顾近期,美军事故频发,犹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崩塌。在2024年12月22日,“杜鲁门”号上一架价值高达八千万美元的F/A-18舰载机被己方军舰误射导弹击落,同时另一架战机也险些遭受同样厄运。自2024年4月起,据相关军事网站统计,美军至少有3架MQ-9“死神”无人机在与也门胡塞武装的对抗中被击落,损失近一亿美元之巨。而在2025年1月28日至2月12日这短短半月内,更是状况不断,5架飞机损毁,超70人丧生,事故地点遍布全球各地,涉及军机与民用飞机多种类型。
军舰(资料图)
深入探究这些事故根源,美军过度扩张的全球军事战略是关键因素。为维持其所谓的全球霸权,美军在世界各地频繁调动军事力量,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在也门局势中深度介入,对胡塞武装进行空袭等军事行动,使得军事资源与人员精力被极度分散。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作战与部署状态下,人员训练的质量与强度难以保证,飞行员超负荷执勤,训练时间被压缩,操作熟练度与应急反应能力必然下降。后勤保障也漏洞百出,舰艇、飞机的维修保养因“去工业化”困境而周期大幅延长,零部件供应短缺,许多装备长时间排队等待维修,严重影响了装备的可靠性与安全性,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
在国际舞台上,美军一直试图塑造强大、高效的军事形象以威慑他国。但这一系列事故彻底打破了这一幻象。从军事盟友角度看,美军频繁的失误使其可靠性遭受质疑,在联合军事行动中,盟友可能会对美军的作战能力与协同性产生担忧,进而影响联盟的稳定性与军事合作的深度。对于潜在对手而言,美军的乱象无疑暴露了其内部的脆弱性,可能会刺激对手采取更具挑战性的行动,加剧地区军事对抗风险。
军舰(资料图)
面对如此困境,美军若想重拾往日军事威望,必须进行深刻的战略调整。一方面,要收缩过度扩张的军事战线,集中资源确保核心军事任务与关键地区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加大对军事人员的培训投入,优化训练体系,提升人员素质与作战能力。同时,重建国内军事工业基础,缩短装备维修保养周期,保障装备的良好状态。否则,美军将继续深陷事故泥潭,其全球军事影响力也将持续衰落,曾经的军事霸主地位或将逐渐崩塌,成为历史的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