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品牌营销笔记——
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5.6%。国家统计局官网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出生人口达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
2024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1909万人,女性人口6891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34(以女性为100)。
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8579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
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60岁以上老人超3.1亿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因此“康养产业”已然成为当下和未来的刚需和必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康养市场规模已达到10万亿元以上。如果将养老和旅游也纳入康养产业范围,则市场规模更大。此外,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已达到6.8万亿元。
康养产业包括多种细分领域,如健康管理、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康复护理等。这些领域的市场规模和增长趋势表明,康养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且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
但做好康养项目需要综合考虑政策、市场、资源、服务、运营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建议:
一、明确项目定位与目标群体
1. 市场调研
分析当地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亚健康人群比例、高净值人群需求等)。
研究政策支持方向(如国家养老产业规划、医疗康养用地政策)。
了解竞争对手的运营模式和优劣势。
2. 精准定位*
客户群体: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术后康复者、亚健康人群、高端养生需求者等。
服务类型:医疗康复、健康管理、旅居养老、社区养老、智慧康养等。
项目模式:
高端化:结合度假、医疗、私密性(如CCRC持续照料退休社区)。
普惠型:依托社区或公共资源,提供基础康养服务。
特色化:中医养生、温泉疗愈、森林康养等主题项目。
二、整合资源与合作伙伴
1. 医疗资源
与三甲医院、专科诊所、康复机构合作,建立绿色通道或远程诊疗服务。
引入专业医护团队(如全科医生、康复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
2. 政策与资金
争取政府补贴、土地优惠或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对接保险机构,开发“康养+保险”产品(如长期护理险、健康险)。
3. 跨界合作
与旅游、地产、科技企业合作(如“康养+文旅”“智慧养老社区”)。
联合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发康养技术或培训专业人才。
三、设计核心服务与产品
1. 服务体系
健康管理:个性化体检、慢病干预、运动指导、膳食调理。
康复护理:术后康复、中医理疗、疼痛管理、失能照护。
精神关怀:心理咨询、文娱活动、老年教育、社交社群。
2. 科技赋能
智能穿戴设备(监测心率、睡眠、血压等)。
智慧养老平台(一键呼叫、远程问诊、家庭健康数据联动)。
虚拟现实(VR康复训练)、人工智能(AI健康顾问)。
3. 场景融合
自然疗愈场景:森林、温泉、海滨等环境资源。
文化体验场景:结合禅修、太极、药膳等传统文化。
四、精细化运营与管理
1. 专业化团队
组建医疗、护理、运营、营销复合型团队。
定期培训,提升服务标准化和人性化水平。
2. 标准化流程
制定服务SOP(标准操作程序),如急救响应、隐私保护、客户满意度追踪。
通过ISO认证或行业标准(如养老机构星级评定)提升公信力。
3. 品牌与营销
口碑营销:通过用户案例、家属评价建立信任。
线上推广:利用短视频、健康科普内容吸引流量(如抖音、小红书)。
线下活动:举办健康讲座、体验日、社区义诊。
五、盈利模式设计
1. 多元收入来源
会员制(年费、终身会员)。
服务收费(护理费、康复疗程、健康咨询)。
衍生收入(健康产品销售、旅居项目、保险分成)。
政府购买服务(如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2. 成本控制
优化人力成本(灵活用工、智能化替代重复劳动)。
共享资源(与周边医院、酒店合作降低设施投入)。
六、风险防控与可持续发展
1. 政策与法律风险
合规运营(医疗资质、消防安全、隐私保护)。
关注政策变动(如医保支付改革、养老用地政策)。
2. 市场风险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客户群体或收入模式。
预留应急资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疫情)。
3. 可持续发展
绿色建筑(节能环保设计、适老化无障碍设施)。
社区共建:结合“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与周边居民互动,避免“养老孤岛”。
七、案例参考
泰康之家:高端CCRC模式,整合保险、医疗、养老。
日本葵照护:精细化居家养老服务,注重员工培训与标准化。
三亚海棠湾康养小镇:旅居康养+气候疗愈+医疗旅游。
总结
康养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精准需求洞察+资源高效整合+服务人性化”,同时需平衡社会公益性与商业可持续性。前期充分调研、中期灵活运营、后期持续优化,才能打造有竞争力的康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