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8年,沙丘之战,法军夺取敦刻尔克,西班牙惨遭失败,对法国屈服。但是,路易十四的一个决定,让法国陷入新的灾难。
沙丘,位于敦刻尔克海滩上。二战期间,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撤退,保存有生力量,为后来反攻奠定基础。
大撤退前三百多年,法国、西班牙、英国在这里进行一场混战。这次决战,是对三十年战争、法西十年战争、投石党之战、英国内战的一次总结。
杜伦尼元帅,法国六位大元帅之一,被誉为路易十四时代最锋利的宝剑。
三十年战争时,杜伦尼负责莱茵战场,两次渡过莱茵河,迫使巴伐利亚退出战争,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承认失败,签署条约。
奥地利屈服,但哈布斯堡西班牙未必,还继续跟着波旁王朝法国打了10年。期间,战争又涉及到英国内战、法国投石党之战。
西班牙支持投石党首领孔代亲王、英国约克公爵詹姆斯、查理(后来的查理二世)。法国则跟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结盟。
克伦威尔掌权后,横扫爱尔兰,又取得第一次英荷海战胜利,威望如日冲天。参与欧洲事务,是克伦威尔的诉求。
克伦威尔把6000“模范军”交给杜伦尼指挥,条件是击败对手后,把夺取的敦刻尔克让给英国。
杜伦尼带着八千步兵,六千骑兵,以及10门火炮,在英国海军协助下,杀向敦刻尔克。
西班牙总司令胡安元帅,也是一万四千余人,但骑兵数量比法国多。孔代亲王、查理、詹姆斯都参战,双方都是混编。
孔代亲王,法国名将,三十年战争时与杜伦尼密切配合,是法国双子星。如果不是投石党,他们就是朋友,可惜各有选择。
杜伦尼的军事能力,孔代比谁都了解,故而建议胡安不要轻易出击,更不要直接决战,而是先袭击法军后勤运输线。
胡安不听,他更接受不了敦刻尔克的陷落,故而决定放手一搏。再则,西班牙骑兵数量多,胡安想快速机动,速战速决。
为了加快进军速度,胡安放弃炮队,轻装前进,赶到敦刻尔克列阵,迎战杜伦尼军团。
沙滩上对决,法军炮兵优势明显,还得到英国海军支持。西班牙方面,骑兵数量多,但缺乏必要炮火。
再则,胡安认为战斗可以快速结束,故而把右侧部署在靠近海边沙滩上,试图利用海水阻挡法军攻势,而忘记了潮涨潮落的规律。
西班牙方面,查理、詹姆斯率先出击,与杜伦尼指挥的“模范军”相互冲杀。双方施放枪炮,然后发起肉搏,利用刺刀拼杀。
两支英军在混战,其他战线也不闲着。此时,海水退潮,西班牙军右侧出现空隙,被杜伦尼抓住了机会。
杜伦尼调出骑兵预备队,在英国舰队炮火支持下,杀向海滩阵地。突如其来的攻击,西班牙军阵脚大乱,右翼很快就崩溃。
孔代亲王见状,急忙从左翼调兵,试图绕过法军侧翼,挽回局势。杜伦尼熟悉孔代战术,把炮兵调过来,在孔代前方布阵,轰击敌军。
孔代救援失败,战局一边倒,胡安军团损失惨重。西班牙这边,英军盟友死伤一千多人,西班牙主队有四千多被俘虏。
孔代及时撤退,保住了了左翼,否则西班牙两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杜伦尼一方,损失并不大,可谓大获全胜。
沙丘之战后,敦刻尔克守军胆战心惊,法军很快就攻克了城池。如此,西班牙被迫妥协,签署条约,三十年战争余波总算有了结果,法国暂时压制住了哈布斯堡家族。
此战,西班牙战败后,还把公主嫁给英伦的路易十四,结为秦晋之好。但是,就是这次联姻,给法国挖了一个坑。
路易十四自恃国力雄厚,争夺欧洲霸主。西班牙国王驾崩,西班牙哈布斯堡王室绝嗣,路易十四对王位提出继承要求,希望孙子能出任西班牙国王。
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不服,也提出继承要求,双方大动干戈。欧洲群雄不希望波旁家族拿下西班牙,故而大多支持奥地利,与法国开战。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多线作战,伤到了元气,一度失去霸主地位,属于惨胜。
总有那么一种论调,认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法国血亏,却没有深入了解一下西班牙王室变为波旁王朝后在战略态势上对之后一系列战争的影响。[横脸笑]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七年战争中作为法国盟友的西班牙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关键词:詹金斯耳朵战争、卡塔赫纳战役、地中海法西联合舰队、西班牙在大西洋航线针对英国的劫掠战)。[呲牙笑]如果没有西班牙,法国又要回到被敌方包围的局势中,根本无法全力东进,这几场战争的结果会很不利于法国。[吃瓜]